1.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简介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1、如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的“高音区(低的不是)”.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政治情绪与时代理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与赞许.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从一个别致的角度吟唱祖国母亲.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既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又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 2.著名诗歌创作人舒婷的作品有那些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祖籍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至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返回厦门,当工人、统计员、染纱工、焊锡工等等。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 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节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写作特点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代表作品 《流水线》《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一种演奏风格:舒婷自选诗集》(诗集,作家出版社,2009)等。 作品有: “我爱你” ……之间 阿敏在咖啡馆 安的中国心 白柯 白天鹅 北戴河之滨 北京深秋的晚上 奔月 别了,白手帕 禅宗修习地 初春 春夜 春雨绵绵 聪的羽绒衣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悼 滴水观音 读给妈妈听的诗 放逐孤岛 枫叶 复活 给东京电脑人回信 给二舅舅的家书 鼓岭随想 故地重游 归梦 国光 海滨晨曲 海的歌者 好朋友 呵,母亲 **墓地 花溪叶笛 怀念 怀念汗水 还乡 黄昏 黄昏星 惠安女子 魂之所系 寄杭城 叫哥哥 惊蛰 镜 镌在底座上 绝响 馈赠 蓝色的火焰 老朋友阿西 离人 立秋华年 流水线 路遇 旅馆之夜 履历表 落叶 眠钟 你们的名字 茑萝梦月 女朋友的双人房 女侍 破碎万花筒 起飞 墙 秋思 秋夜送友 群雕 人心的法则 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日落白藤湖 山弯公园 神女峰 诗与诗人 始祖鸟 双桅船 水杉 水仙 朔望 四月的黄昏 送友出国 天职 停电的日子 童话诗人 脱轨 往事二三 无 题(1) 无题 西西里太阳 夏夜,在槐树下…… 仙人掌 献给我的同代人 向北方 小窗之歌 小渔村的童话 斜坡 兄弟,我在这儿 夜读 一代人的呼声 一种演奏风格 雨别 原色 圆寂 远方 在潮湿的小站上 在故乡的山岗上 皂香草 赠 这个人 致-- 致大海 中秋夜 周末晚上 珠贝 自画像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最后的挽歌 船 致橡树 舒婷诗鉴赏 3.舒婷的所有作品是那些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生长在厦门。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 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代表作品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北戴河之滨那一夜我仿佛只有八岁我不知道我的任性要求着什么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引我走向沙滩在那里 温柔的风抚摸着毛边的月晕潮有节奏地沉没在黑暗里发红的烟头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你嘲弄地用手指捺灭那躲闪的火星突然你背转身掩饰地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海怎么啦什么也看不见 你瞧我们走到了边缘那么恢复起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回到冰冷的底座上献给时代和历史以你全部石头般沉重的信念把属于你自己的忧伤交给我带回远远的南方让海鸥和归帆你的没有写出的诗优美了每一颗心的港湾向北方一朵初夏的蔷薇划过波浪的琴弦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乌云像癣一样布满天空的颜面鸥群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去吧我愿望的小太阳如果你沉没了就睡在大海的胸膛在水母银色的帐顶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让我也漂去吧让阳光熨贴的风把我轻轻吹送顺着温暖的海流漂向北方北京深秋的晚上一夜,漫过路灯的警戒线去扑灭群星风跟踪而来,震动了每一片杨树发出潮水般的喧响我们也去吧去争夺天空或者做一片小叶子回应森林的歌唱二我不怕在你面前显得弱小让高速的车阵把城市的庄严挤垮吧世界在你的肩后有一个安全的空隙车灯戳穿的夜桔红色的地平线上我们很孤寂然而正是我单薄的影子和你站在一起三当你仅仅是你我仅仅是我的时候我们争吵我们和好一对古怪的朋友当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的时候我们的手臂之间没有熔点没有缺口四假如没有你假如不是异乡微雨、落叶、足响假如不必解释假如不用设防路柱、横线、交通棒假如不见面假如见面能遗忘寂静、阴影、悠长五我感觉到:这一刻正在慢慢消逝成为往事成为记忆你闪耀不定的微笑浮动在一层层的泪水里我感觉到:今夜和明夜隔着长长的一生心和心,要跋涉多少岁月才能在世界那头相聚我想请求你站一站。 路灯下我只默默背过脸去六夜色在你身后合拢你走向夜空成为一个无解的迷一颗冰凉的泪点挂在“永恒”的脸上躲在我残存的梦中初春朋友,是春天了驱散忧愁,揩去泪水向着太阳微笑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酊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飞溅起万千银珠四散在雾蒙蒙的。 4.舒婷的所有作品代表作品 《流水线》《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一种演奏风格:舒婷自选诗集》(诗集,作家出版社,2009)《很是惭愧,父亲》等。 舒婷诗集 舒婷,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 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 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 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 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 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 《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我爱你” ……之间 阿敏在咖啡馆 安的中国心 白柯 白天鹅 北戴河之滨 北京深秋的晚上 奔月 别了,白手帕 禅宗修习地 初春 春夜 春雨绵绵 聪的羽绒衣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悼 滴水观音 读给妈妈听的诗 放逐孤岛 枫叶 复活 给东京电脑人回信 给二舅舅的家书 鼓岭随想 故地重游 归梦 国光 海滨晨曲 海的歌者 好朋友 呵,母亲 **墓地 花溪叶笛 怀念 怀念汗水 还乡 黄昏 黄昏星 惠安女子 魂之所系 寄杭城 叫哥哥 惊蛰 镜 镌在底座上 绝响 馈赠 蓝色的火焰 老朋友阿西 离人 立秋华年 流水线 路遇 旅馆之夜 履历表 落叶 眠钟 你们的名字 茑萝梦月 女朋友的双人房 女侍 破碎万花筒 起飞 墙 秋思 秋夜送友 群雕 人心的法则 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日落白藤湖 山弯公园 神女峰 诗与诗人 始祖鸟 双桅船 水杉 水仙 朔望 四月的黄昏 送友出国 天职 停电的日子 童话诗人 脱轨 往事二三 无题(1) 无题 西西里太阳 夏夜,在槐树下…… 仙人掌 献给我的同代人 向北方 小窗之歌 小渔村的童话 斜坡 兄弟,我在这儿 夜读 一代人的呼声 一种演奏风格 雨别 原色 圆寂 远方 在潮湿的小站上 在故乡的山岗上 皂香草 赠 这个人 致-- 致大海 中秋夜 周末晚上 珠贝 自画像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最后的挽歌 船 致橡树 舒婷诗鉴赏 5.舒婷的主要作品有哪些1、《双桅船》 现代诗人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是一首朦胧诗,共两节:第一节蕴藉着诗人无限的人生辛酸与感慨,象征爱的短暂和飘零;第二节写诗人对爱的短暂和飘零感伤情绪的超越。 《双桅船》后被选为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第十二课课文。 2、《会唱歌的鸢尾花》是舒婷于1981年10月底创作的长诗,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十六节,每节行数不固定。表达叙述者作为一个普通人需要温情呵护的生活愿望和回应时代的呼应而主动承担“历史责任”之间的矛盾心情,以及这一矛盾如何被克服的心理过程。 3、《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共36行,前13行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六个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否定;14~36行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致橡树》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郑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大学语文教科书。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当代诗人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抒情现代诗。此诗精选了一组组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亦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 5、《神女峰》是舒婷创作于1981年6月的诗作,是一首表现女性觉醒意识的抒情诗。在历代文人骚客的笔下,巫山神女象征着女性的纯洁、忠贞、执著。而诗人面对这一神秘的石峰,对传统的爱情观提出了质疑,体现了当代女性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叛,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思考,对人性复归的呼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舒婷 6.著名诗歌创作人舒婷的作品有那些1.致橡树 2.也许 3.这也是一切 4.礁石与灯 5.思念 6.致大海 7.秋夜送友 8.海滨晨曲 9.初春 10.人心的法则 11.中秋夜 12.悼 13.赠 14.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5.珠贝——大海的眼泪 16.四月的黄昏 17.呵,母亲 18.归梦 19.北京深秋的晚上 20.一代人的呼声 21.往事二三 22.流水线 23.墙 24.群雕 25.献给我的同代人 26.向北方 27.兄弟,我在这儿 28.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29.芒果树 30.周末晚上 31.北戴河之滨 32.鼓岭随想 33.在潮湿的小站上 34.无题(1) 35.惠安女子 36.馈赠 37.童话诗人 38.小窗之歌 39.在诗歌的十字架上。 7.舒婷的作品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赏析:《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往事二三】 一只打翻的酒盅 石路在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 遗落一只映山红 桉树林旋转起来 繁星拼成了万花筒 生锈的铁锚上 眼睛倒映出晕眩的天空 以竖起的书本挡住烛光 手指轻轻衔在口中 在脆薄的寂静里 做半明半昧的梦 1978.5.23 北戴河之滨 那一夜 我仿佛只有八岁 我不知道我的任性 要求着什么 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 引我走向沙滩 在那里 温柔的风 抚摸着毛边的月晕 潮有节奏地 沉没在黑暗里 发红的烟头 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 你嘲弄地用手指 捺灭那躲闪的火星 突然你背转身 掩饰地 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 海怎么啦 什么也看不见 你瞧 我们走到了边缘 那么恢复起 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 回到冰冷的底座上 献给时代和历史 以你全部 石头般沉重的信念 把属于你自己的 忧伤 交给我 带回远远的南方 让海鸥和归帆 你的没有写出的诗 优美了 每一颗心的港湾 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 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把我轻轻吹送 顺着温暖的海流 漂向北方 北京深秋的晚上 一 夜,漫过路灯的警戒线 去扑灭群星 风跟踪而来,震动了每一片杨树 发出潮水般的喧响 我们也去吧 去争夺天空 或者做一片小叶子 回应森林的歌唱 二 我不怕在你面前显得弱小 让高速的车阵 把城市的庄严挤垮吧 世界在你的肩后 有一个安全的空隙 车灯戳穿的夜 桔红色的地平线上 我们很孤寂 然而正是我单薄的影子 和你站在一起 三 当你仅仅是你 我仅仅是我的时候 我们争吵 我们和好 一对古怪的朋友 当你不再是你 我不再是我的时候 我们的手臂之间 没有熔点 没有缺口 四 假如没有你 假如不是异乡 微雨、落叶、足响 假如不必解释 假如不用设防 路柱、横线、交通棒 假如不见面 假如见面能遗忘 寂静、阴影、悠长 五 我感觉到:这一刻 正在慢慢消逝 成为往事 成为记忆 你闪耀不定的微笑 浮动在 一层层的泪水里 我感觉到:今夜和明夜 隔着长长的一生 心和心,要跋涉多少岁月 才能在世界那头相聚 我想请求你 站一站。 路灯下 我只默默背过脸去 六 夜色在你身后合拢 你走向夜空 成为一个无解的迷 一颗冰凉的泪点 挂在“永恒”的脸上 躲在我残存的梦中 初春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 是还有寒意 还有霜似的烦恼 如果你侧耳倾听 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 战栗的山谷呵 仿佛一起嚎啕 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 如吹不灭的火苗 使天地温暖 连云儿也不再他飘 友人,让我们说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 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致大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 8.舒婷的资料和作品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作家舒婷 人物生平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祖籍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至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返回厦门,当工人、统计员、染纱工、焊锡工等等。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 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成就荣誉 舒婷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节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写作特点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代表作品 《流水线》《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一种演奏风格:舒婷自选诗集》(诗集,作家出版社,2009)《很是惭愧,父亲》等。 人物评价 通过古典与现代,融会素直与曲婉,深入时代与人生的潜流,找寻个我生命经验和群体情愫的契合而直启社会心理潮汐之触点:现实感伤,情志追怀,理想诉求,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和被这歌吟洗亮了的诗性人生——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的完美融合,常态写作与个在探求的经典体现。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舒婷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