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家的诗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 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 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 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 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 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 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遥思远忆。 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 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 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远行的我呢。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 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远在异乡的诗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 此时只有灯影相伴,寒气逼人,所以“抱膝”而坐。孤灯加上冷清,自然会想起家里的温暖,亲情的温馨。 但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 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质朴而深情。 问讯梅菊。“美不美,家乡水;亲比亲,故乡人。” 远在异地,当见到从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等。 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而只是问绮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热爱家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热爱家乡的山水、土地、风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 你看,诗人问家乡寒梅时是那么仔细——“绮窗前”,那么关切——“著花未?”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梅花常是高尚圣洁的象征,诗中的寒梅显然是代表故乡的。 故乡在诗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诗歌从小处着眼,表面看来,似一杯淡水。其实于平淡处,含有浓郁的诗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眷恋。 我常想,王维写这首诗是不是受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启发呢?《长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诗中先写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羁旅远方的心却飞回了故乡。 诗人想念故乡,想象着那篱笆边纯洁美丽的菊花,“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四朵呢?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还要一一去点数似的,那急切之状、痴情之态,跃然纸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书传语。关山难越,锦书难寄。 思乡的人啊,往往只能对月空吟,对影沉思。此时,要是遇到赶往故乡去的人,那叫诗人们多么欣喜啊!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终于可以给家乡捎封信了!诗人把全部的思乡之情都倾注在家书中。 他写了又写,看了又看。觉得该说的全说了,才把信封上。 但在行人要出发的时候,诗人还是禁不住又拆开封,再看看。生怕还有什么没说清楚。 诗中的“欲”。 2.描写家的古诗句大全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东山小鲁未可知 关于家的诗句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的歌声。家是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乡愁;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绵情思。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fén)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国风·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汝)从!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诗经·国风·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谯谯,予尾翛翛, 3.描写家美好的诗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26.三思而后行。 —《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 4.《诗经》中描写“兄弟姐妹”的诗有哪些《邶风・燕燕》是表现《诗经》中兄妹关系亲密的一个代表。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诗·小雅》有《常棣》一诗,“常棣”,亦作“棠棣”.毛《传》:“常棣,周公燕兄弟也.”燕,通宴.后因以常棣或棠棣指兄弟情谊. 原 诗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译 文 棠梨树上花朵朵, 花草灼灼放光华. 试看如今世上人, 无人相亲如兄弟. 死丧到来最可怕, 只有兄弟最关心. 原野堆土埋枯骨, 兄弟坟前寻求苦. 鹊鸿飞落原野上, 兄弟相救急难中. 虽有亲朋和好友, 只会使人长感叹. 兄弟在家要争吵, 遇上外侮共抵抗. 虽有亲朋和好友, 不会前来相帮助. 死丧祸乱平息后, 日子安乐又宁静. 虽有亲兄和亲弟, 相亲反不如朋友. 摆好碗盏和杯盘, 宴饮酒足饭吃饱. 兄弟亲人全团聚, 融洽和乐相亲近. 妻子儿女和睦处, 就像琴瑟声和谐. 兄弟亲人相团聚, 欢快和睦长相守. 你的家庭安排好, 妻子儿女乐陶陶. 仔细考虑认真想, 道理还真是这样. 5.诗经里宜室宜家一句出自哪里《诗经》里“宜室宜家”出自《国风·周南·桃夭》里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宜的意思是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此句出自先秦佚名《国风·周南·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白话文释义: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 此篇语言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6.诗经,采薇扩写300字,改写原诗上说的内容,后面再加一点点想象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7.诗经中描写兄弟姐妹的诗《诗·小雅》有《常棣》一诗,“常棣”,亦作“棠棣”.毛《传》:“常棣,周公燕兄弟也.”燕,通宴.后因以常棣或棠棣指兄弟情谊. 原诗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译文 棠梨树上花朵朵, 花草灼灼放光华. 试看如今世上人, 无人相亲如兄弟. 死丧到来最可怕 只有兄弟最关心. 原野堆土埋枯骨, 兄弟坟前寻求苦. 鹊鸿飞落原野上, 兄弟相救急难中. 虽有亲朋和好友, 只会使人长感叹. 兄弟在家要争吵, 遇上外侮共抵抗. 虽有亲朋和好友, 不会前来相帮助. 死丧祸乱平息后, 日子安乐又宁静. 虽有亲兄和亲弟, 相亲反不如朋友. 摆好碗盏和杯盘, 宴饮酒足饭吃饱. 兄弟亲人全团聚, 融洽和乐相亲近. 妻子儿女和睦处, 就像琴瑟声和谐. 兄弟亲人相团聚, 欢快和睦长相守. 你的家庭安排好, 妻子儿女乐陶陶. 仔细考虑认真想, 道理还真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