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倒装是

1.古诗中的倒装和宾语前置有什么区别 如 故

古诗中倒装句的种类有很多,宾语前置、或称谓宾倒装,只是其中的一种。

下面的文章列出了多种倒装句类型:

古诗词中“倒装句”的类型

马晓娜 张茂昌

阅读古诗词时,若遇到字面没按正常语序,怎么也读不懂的情况,就应考虑是否为倒装句。为助大家顺畅解读,现说说古诗词中倒装句的类型。

一、主谓倒装。如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②“长夜难明赤县天。”(**,《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例①“归浣女”是“浣女归”的倒装,因主语是“女”,谓语是“归”。同理,“下渔舟”是“渔舟下”的倒装。意思是“竹林中说笑喧闹,是洗衣服的女子归来了;水面上荷花摇动,是打鱼的小船从远处划过来了”。例②把主语“赤县天”倒装于句尾。正常语序应为“赤县天长夜难明”。

二、谓宾倒装。如:

①“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②“燕子飞时,绿树人家绕。”(苏轼《蝶恋花》)

例①应是“遥看草色近却无”。谓语“遥看”倒装在宾语“草色”之后。例②“绿树人家绕”,应是“绿树绕人家”,把谓语“绕”倒装在宾语“人家”之后。

三、定语与中心词倒装。如: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

例①中心词是“厦”,“千万间”是“厦”的定语,倒装在句尾,正常语序应是“安得千万间广厦”。例②“残星几点”应为“几点残星”,“几点”是“残星”的定语,倒装在中心词后;“一声”是“长笛”的定语,应放在“长笛”的前面。

四、状语与中心词倒装。如:

①“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②“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例①“僧敲月下门”应为“僧月下敲门”。状语“月下”,倒装在中心词“敲”之后。例②“气吞万里如虎”应为“如虎气吞万里”,状语“如虎”倒装在中心词“吞”之后。

另外,还有两种出现频率较少的倒装句,这里一并谈谈。

五、主宾倒装。如:“严霜结庭兰”(《孔雀东南飞》)

句中的“兰”是主语,“结”是谓语,“霜”是宾语。原句主语和宾语语序倒装,正常语序应是“庭兰结严霜”,意为“院子里的兰花结上了厚厚的霜”。

六、补语与中心词倒装。如:“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新城道中》)

正常的语序应是“晴云絮帽披岭上,初日铜钲挂树头。”意为“晴云象絮帽一样披在岭上,初日象铜钲一般挂在树头”。句中作为补语的“岭上”“树头”都倒装在句首。

古诗词中的倒装句虽然比较复杂,但大家不必害怕。只要我们运用语法知识,找出句中的主谓宾、定状补,把颠倒了的语序恢复原位,解读起来就容易多了。

2.诗词修辞手法倒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诗词修辞手法倒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

可以让诗词韵律和谐诗词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能使作品具有节奏之美。为此,不少古诗词运用了倒装。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如果把“处处闻啼鸟”改为“处处闻鸟啼”,那 么“啼”与“晓”、“少”也不押韵了。 2。

可以让诗词的平仄协调例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其中“淮水东边旧时月”正常的顺序应为“旧时淮水东边月”,诗句颠倒后,平仄 正好与下句相对,既合乎格律诗对于平仄的要求,又使句子音律和谐,声调优美。

3。 可以突出强调,让诗词侧重点鲜明有时,诗人为了突出某种特殊的情感,在写作时有意将词语的语序改变。

例如“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其中“霜信报黄 花”应为“黄花报霜信”。

将“霜信”提前,表面上是写景物的凄凉,实际上 是为了强调词人晚年生活的凄楚。“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 生。 ”颠倒词序,突出了词人宦途失意的辛酸和对现实的愤懑。

3.【呃,高一语文必修1和必修2中的文言文倒装句20个(并注明倒装类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4.沛公安在?(宾语前置)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定语后置)6.渺渺兮予怀.(谓语前置)7.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8.不吾知其亦已兮.(否定句代宾前置)9.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1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12.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代宾前置)13.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14.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15.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16.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1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18.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19.具告以事.(状语后置)20.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1.晋军函陵.(名作动)2.使使以闻大王.(使动)3.樊於期乃前曰.(名作动)4.发尽上指冠.(名作状)5.乃朝服.(名作动)6.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作状)8.不可不语.(名作动)9.籍吏民.(名作动)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1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名作动)12.沛公军霸上.(名作动)13.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14.间至军中.(名作状)15.臣活之.(使动)1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作状语)17.亦将有感于斯文.(介宾短语作状语)18.顺流而东也.(方位名词作动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