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摆脱凡尘俗世,风雨不在意的诗句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明代·唐寅《桃花庵歌》 译文:别的人笑话我很疯癫,我却笑别的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见那些豪杰之士虽然也曾一时的辉煌,如今却墓冢不存,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哪有我唐寅倚花饮酒这样的洒脱,倜傥。 译文: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天大笑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平庸之人呢?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宋苏轼《定风波》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唐李白 译文: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2.用一首诗来形容对凡尘俗世的厌恶鹧鸪天 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云券, 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 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 且插梅花醉洛阳。 翻译: 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 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3.用一首诗来形容对凡尘俗世的厌恶鹧鸪天 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云券, 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 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 且插梅花醉洛阳。 翻译: 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 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4.关于“凡尘”的诗词有哪些1.《书院二小松》唐代: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2.《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清代:顾太清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3.《点绛唇(世传《水月观音词》,徐师川恶其鄙俗,戏作一首似之)》宋代:向子諲 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寄情高远。不与凡尘染。 玉立峰前,闲把经珠转。秋风便。雾收云卷。水月光中见。 4.《水调歌头(游三洞)》宋代:曹冠 我本方壶客,飘逸离凡尘。胸中万卷,谈笑挥翰墨通神。不慕巢由隐迹,不羡皋夔功业,出处两无心。坦荡灵台净,廛隐胜云林。 念生平,喜旷达,事幽寻。登临舒啸,惟有风月是知音。雅爱金华仙洞,一派苍崖飞瀑,四序景常新。遐想赤松子,来为醒冲襟。 5.《赤枣子(华阳洞)》宋代:游九言 河汉澈,碧霄晴。九华仙子以凡尘。 凉夜山头吹玉笛,纤云卷尽月分明。 5.凡尘俗世用古语怎么说“凡尘俗世”可以称“尘俗”,均指尘世,人间。 例如: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晋书-卷九四.隐逸传-索袭传》)又如:臣以为出家者,舍尘俗,离朋党,无私爱。 今殖货营生,非舍尘俗;拔亲树知,非离朋党;畜妻养孥,非无私爱。(《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一-辛替否传》) “凡尘俗世”中“凡尘”和“俗世”意思相同,属四字格词语(主要是四字成语)重复表意形式,如“五颜六色”、“答疑解难”、“推波助澜”之类。 凡尘:佛教、道教或神话故事中指人世间,尘世。俗世:1.人世间,尘世间。 2.犹世俗。指当代一般人。 “凡尘”“俗世”单用或合用均与“尘俗”的含义相同,而“尘俗”文言色彩浓。 词典资料: 【词语】:尘俗 【注音】:chén sú 【释义】:1.犹尘世,人间。 2.世俗。指日常的礼法习惯等。 3.犹言庸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