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六年级诗经教案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诗的意思

原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翻译:采了又采,冒出了芽尖.说要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采了又采,多么鲜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忧闷的心好像烈火在燃烧,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采了又采,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回家,又到了十月.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打胜仗!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玁狁之难很紧急啊.回想当初出征时,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注释:(1)薇:的一种,学名救荒,现在叫,种子、茎、叶均可食用.(2)作:指冒出地面.(3)止:句末.(4)曰:句首、句中,无实意.(5)莫:通“暮”,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7)不遑(huáng):不暇.遑,闲暇.(8)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9)玁(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名.(10)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柔嫩的样子.(11)烈烈:炽烈,形容.(12)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13)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14)聘(pìn):问,谓问候.(15)刚:坚硬.(16)阳:农历十月,季节.今犹言“十月”.(17)靡:无.(18)盬(gǔ):止息,了结.(19)启处:休整,休息.(20)孔:甚,很.(21)疚:病,苦痛.(22)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23)常:(),既芣苡,植物名.(24)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无实义.(25)君子:指将帅.(26)小人:指士兵.(27)戎(róng):车,兵车.(28)牡(mǔ):雄马.(29)业业:高大的样子.(30)定居:犹言安居.(31)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32)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壮的意思.(33)腓(féi):庇护,掩护.(34):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35)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装饰弓端的弭.鱼服,制的箭袋.(36)日戒:日日警惕戒备.(37)棘(jí):急.孔棘,很紧急.(38)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39)依依:形容柳丝轻柔、的样子.(40)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41)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42)迟迟:迟缓的样子.(43)往:当初从军.。

2.小学人教版3~6年级的古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1-3年级古诗大全 1-3级古诗汇编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④西子:西施。)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①妆:打扮。

②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好日子。

②泗水:河流名。③光景:风光景物。

④等闲:随意。) 译文: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

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①乞巧:七夕。)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①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②长河:银河。)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

3.六年级唐诗教案怎么写

第一板块一、充分自学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第二板块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风(解落三秋叶)李峤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4.求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教案

22、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投影片:

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质疑--------解疑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3)指名读。

(4)练习背诵。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

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3、练习书写。

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

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5.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 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详情请访问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

这两首都是哲理诗。我决定教这两首诗都采用“三读”的方法。三读,即“会读”、“读懂”、“读通”。1、会读。 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读懂。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统一在班级里 交流。3、读通。细细品味古诗,能读懂没一个词,每一句话。然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读通全文做好一切准备。

“三读”的方法,由自由到统一,再到自由,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这种学习方式,即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效果不错。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