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北宋词的雅化路径

1.北宋词人对词的雅化作了哪些努力

代表人:柳永李清照婉约词派作家1.晏殊,字同叔,谥元献作品:珠玉词浣溪沙、踏莎行、清平乐、采桑子、山亭柳、蝶恋花。

风格:富于哲理、引人深思。珠圆玉润、气象富贵、格调闲雅。

和婉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2.张先,字子野,张三中,张三影作品:安陆词天仙子、谢池春慢、沁园春、归朝欢、破阵乐、剪牡丹。

风格:词以小令为主,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其中不乏感情真摰健康而手法细腻新颖之作。

善于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含蓄之美。3.柳永,字耆卿,柳七,柳屯田作品:乐章集八声甘州、雨霖铃、夜半乐、安公子、蝶恋花、定风波、曲玉管。

风格:情意凄凉而境界开阔,描写委曲而笔力矫健。采用铺叙和白描手法,「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镕为一炉,淋漓尽致而又层次井然。

一、形式方面,多采慢词。二、内容方面,或抒怀才不遇之悲哀,或叙羁旅飘零之苦闷,或写沉溺歌酒之风流生活。

三、表现方面,工于铺叙手法。四、字句方面,多以俚俗语句为之。

4.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作品:清真集片玉词瑞龙吟、苏幕遮、兰陵王、解连环、玉楼春。风格:笔力回环往复,缕缕艳情,欲言又止,曲折含蓄,自然浑成,有沉郁顿挫之致。

一、音律严整。二、词句工丽。

三、多咏艳情景物。5.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与其父合称「二晏」或「大小晏」作品:小山词鹧鸪天、浣溪沙、蝶恋花。

风格:其词多为艳词,描写爱情离合和人生聚散无常的悲欢,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以情真意切见长。

语言纯真、自然清新,选择富有特徵的形象情态,把缠绵悱恻的缕缕情思表露无遗,华贵而不肤浅,闲雅而不粗俗。前期作品,多富贵风流之作;后期作品,多沉郁悲凉之调。

6.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六君子作品:淮海词淮海居士长短句满庭芳、鹊桥仙、浣溪沙、踏莎行、如梦令、画堂春、江城子、蝶恋花。风格:婉绮丽,辞情相称。

善于用淡雅的语言,含蓄的手法,通过柔婉的曲调来表现,故觉情韵俱佳,凄婉动人。一、注重画面,富有画意。

二、音韵和谐,旋律优美。三、词心细腻,联想丰富。

四、长于抒情,化景物为情思,镕人事入风景,显得空灵荡漾而富有韵味。7.李清照,易安居士作品:漱玉词声声慢、醉花阴、如梦令、临江仙、武陵春、渔家傲。

风格:一、意境深曲而鲜明。二、语言率真自然,清新雅丽。

三、音律严谨谐婉。8.姜夔,字尧章,号白石作品: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词暗香、疏影、念奴娇、扬州慢、角招,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淞作。

风格:一、审音创调。二、琢练字句。

三、妙用典故。其词于咏物、纪游之中寄寓个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恨,且音律精严,笔致含蓄,格调高雅,情韵悠远,在南宋后期的词坛上可谓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这是因为他虽然继承了周邦彦等婉约派的传统,又吸收了江西诗派的清健之气和辛派词人的雄快之风,故能矫农艳之习,于雅练中见清劲。9.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作品:梅溪词绮罗香―咏春雨。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双双燕―咏燕。

风格:工于咏物,词风偏于轻盈柔媚。其咏物词,摹画入神,尽态极妍,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字字刻划,而又字字天然。

10.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作品:梦窗词齐乐天―与冯深居登禹陵。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风格:讲究声律,并能自度曲。

追求典雅,尤注重词藻,讲究锻炼字句,务求典丽雅正,扫尽市井俗语。尤刻意追求含蓄和深远。

务求词语之隐曲幽深,多用代字及生僻之典,有时不免流于晦涩,令人猝读难懂。11.王沂孙,字圣与,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作品:碧山乐府花外集齐乐天―蝉。

眉妩―新月。风格:雅丽深婉,颇似周邦彦;其清峭处又似姜白石。

尤工于咏物。用笔婉曲,浑化无痕。

12.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孤雁,张春水作品:山中白云词乐府指迷高阳台―西湖春感月下笛风格:早年为承平公子,过著悠闲而富有艺术情趣的生活,其词注重格律和表现技巧,内容多写湖山游赏的贵公子生活情趣。宋亡后词风渐变,盛衰之感、亡国之痛和江湖飘泊之苦,成为词的主调,格调凄清,情思婉转。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写当日的相亲相爱,别后的相思相忆,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轻柔自然。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

2.宋代词人对词的雅化做了哪些努力

代表人:柳永李清照婉约词派作家1.晏殊,字同叔,谥元献作品:珠玉词浣溪沙、踏莎行、清平乐、采桑子、山亭柳、蝶恋花。

风格:富于哲理、引人深思。珠圆玉润、气象富贵、格调闲雅。

和婉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2.张先,字子野,张三中,张三影作品:安陆词天仙子、谢池春慢、沁园春、归朝欢、破阵乐、剪牡丹。

风格:词以小令为主,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其中不乏感情真摰健康而手法细腻新颖之作。

善于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含蓄之美。3.柳永,字耆卿,柳七,柳屯田作品:乐章集八声甘州、雨霖铃、夜半乐、安公子、蝶恋花、定风波、曲玉管。

风格:情意凄凉而境界开阔,描写委曲而笔力矫健。采用铺叙和白描手法,「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镕为一炉,淋漓尽致而又层次井然。

一、形式方面,多采慢词。二、内容方面,或抒怀才不遇之悲哀,或叙羁旅飘零之苦闷,或写沉溺歌酒之风流生活。

三、表现方面,工于铺叙手法。四、字句方面,多以俚俗语句为之。

4.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作品:清真集片玉词瑞龙吟、苏幕遮、兰陵王、解连环、玉楼春。风格:笔力回环往复,缕缕艳情,欲言又止,曲折含蓄,自然浑成,有沉郁顿挫之致。

一、音律严整。二、词句工丽。

三、多咏艳情景物。

3.北宋词坛的辉煌表现在哪

词的真正“春天”随着宋王朝的建立而鴂然降临,呈现出了 空前繁荣的局面。

这一时期宋词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 段以晏殊、欧阳修的小令词为代表,承袭“花间”余绪,是由唐 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和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对词进行 了新的开拓,柳永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发展起到 了奠基的作用;苏轼“以诗为词”的变革,打破了 “诗言志”而 “词言情”的题材分工,变革了“诗庄词媚”的风格;第三个阶 段,周邦彦注意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范, 促进了词体的成熟。 澶渊之盟指的是什么?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所 缔结的盟约。

盟约规定辽、宋结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以白 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每年向辽提供 '助军旅之费•银10万两、绢20 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幵展互市贸易。 这个盟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 负担,对于北宋来说,这是个屈辱的合约,但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结束 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从此辽> 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北宋从此进入了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这也有利于词的发展。 。

4.论述题:北宋词发展的进程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到宋代达到顶峰。

词的第一个繁荣期出现在北宋,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一流的大家和作品。从“伶工之词”、“小道”发展到全盛,这其中经历了一个繁杂曲折的过程,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宋初96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8年。 这段时期局部战争不断,社会风气和文学风气处于酝酿之中,宋人关于词的认识和创作也处于一个准备阶段。

虽然没有大家也没有名作,但格局清晰明显,时间较长,可以归为一个时期,称为沉寂期。 北宋前期词坛的沉寂从宋初96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7年近五十年的时间是北宋词的前期。

这一时期,在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之后,社会正处于一个休养生息并逐步走向经济复苏的阶段。但这时期的词坛却基本是沉寂的。

这时期从事词的创作的文人常见于各种宋词选本的也不过七八位,词作大约几十首,相对于浩繁的宋词来说,这段时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宋词的一段真空,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又称之为沉寂期。不过,其时实际上已有几位跋涉者在默默的耕耘,为新词坛序幕的拉开而预奏着序曲。

这时期的“词人”有王禹偁,钱惟演、寇准、潘阆、林逋等几位。他们地位各异,遭遇不同,大多以文著称,并不是真正的词人,词仅仅是他们兴致偶来的随笔,数量甚少。

潘阆词最多,其《逍遥游》存词也也不过十首。这时期晚唐五代词风盛行,温廷筠、韦庄的花间一派柔婉艳丽的风格霸占词坛,这些词人自然也受其影响。

此时晚唐遗风仍然盛行,然而毕竟朝代不同,宋初的词人仍然对词进行了一些探索。 潘阆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

他的十首歌咏杭州的《酒泉子》为宋初词坛带来了若干清新气息。如:《长忆观潮》,作者在短短四十九字的篇幅中,写出了观潮的盛大场面、钱塘江海潮的万千气象及弄潮儿的过人胆略和技艺,可谓以少胜多,惜墨如金。

但宋初词坛本承南唐余绪,大体不脱男欢女爱、伤春悲秋,词在当时仍然主要是应歌的,并未真正进入士大夫的生活。潘阆一反词坛软媚婉约的词风,以观潮题材入词,实在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对传统词疆的突破。

全词追忆观潮旧事,在纷繁的观潮场面中突出潮水的气势和弄潮儿的超绝技艺,气势豪迈,雄浑奔放,完全没有了花间词的胭脂气,在充斥着浅斟低唱的宋初词坛,确是难能可贵的,也反映宋初词人为改变五代词风所作的努力。 第二个时期是从真宗后期1009年到宋仁宗1063年。

澶渊之盟换来长期的和平,真宗此时得病,不再忙于战事,文治却颇有成效,终于使北宋一代进入经济繁荣期。后继的仁宗重用人才,致力于兴民事业,社会继续发展,经济的繁荣稳定为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词迅速发展起来,又可称为活跃期。

首先是出现了大量的词人,有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等大家为代表,又有范仲淹、王安石等成就特殊的词人;其次是词的数量大增,仅柳永就有近二百首词,晏殊有一百三十余首,晏几道更是多达二百六十余首,其余的词人也大多是十几首到几十首不等。因此无论词人的数量还是词作的数量都是北宋前期潘阆、林逋等人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词的思想内容有所开拓,词风有所转变,各个方面都开始了尝试。 柳永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字景庄,初名三变,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县令、盐场大使、屯田郎一类的官,整日出入青楼,饮酒作乐,最后潦倒而死。作为一个落魄的文人,柳永显然没有苏轼那种豪放豁达的胸怀,所以他的词也显得有点“落魄”。

柳永的词虽然在题材内容上并无大的突破,但他对词的贡献却是巨大的。 首先,柳永率先大量创作慢词,增加了许多新调,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这是柳永对词的最大的贡献。

其次,柳永是继南唐李煜之后进一步把词的抒情趋向朝着自我的内心世界回归,不再做旁观者的描述,而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情真意切。这是柳永的另一个重大贡献。

此外,柳永注重追求通俗化、市民化的审美效应,适应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消费特点,也是柳永对词的贡献。 晏殊和欧阳修是北宋词坛的大家。

晏殊生于991年,欧阳修生于1007年,虽然二人年龄相差近二十岁,但一个是太平宰相,一个是朝中重臣,经历相似且有师生关系,所以他们的词作风格有着极大的相似,词史上合称“晏欧”他们都继承了晚唐五代柔婉的词风,但摒除了那种猥俗和过浓的脂腻。 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富有创新性的词人。

范仲淹的词境界阔大,将词的艺术视野延伸到塞外边城,让白发将军和戍边征夫昂首走进词的世界,开豪放之先河,成为豪放词的真正源头,对后来苏轼豪放词风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王安石词风与范仲淹类似,词虽然不多,但意境开阔,感慨深沉,音调高昂,打破了五代以来的绮糜之风,具有独特的风格。

总体来说,北宋中期的词坛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诸多词人的努力及所取得成就对后期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是柳永大量创作慢词,使词的篇幅加长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对后期豪放词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是范仲淹的边塞豪情和王安石的宏大气势融入词中,打破了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