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食指诗歌创作的特点

1.海子和食指的诗歌特点

海子的诗歌:

永不虚伪 永不造作

他的诗直来直往 虽然后期作品灌输了很多死亡颓废的气息。

但是他颓废却绝不堕落 让人感到悲凉又不厌恶 让人叹息又不责备。

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春天》很好。

总之,我觉得他的诗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我。

他的诗的意象不多,但是都很精确。

他对大自然的描写很生动,我把他的一些类型的诗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放在一起比较过,

感觉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去描绘一些东西,感觉很真实。所以说是永不虚伪。

而且他的语言质朴,绝对没有一些什么无病呻吟或者“过度”抒情的现象,

所以我又感觉他永不造作。

食指的诗歌

作为一个诗人,他在**的特殊背景下开始诗歌创作,并在知识青年中造成重大影响。比起后来的朦胧诗人和新生代诗人,食指走得并不算远,但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人,在没有诗的时代,在诗被逼进了一条绝路的时候,他使诗开始了回归,他摒弃了把诗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做法,把以阶级的共性为主体的诗歌开始转变为以诗人个性为主体的诗歌,在诗中出现了个体生命的呼唤,对人的尊严的呼唤。

2.诗人食指是谁

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 ),山东鱼台人。

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

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①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②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③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④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宣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扩展:

朦胧诗派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3.食指诗歌的意义

“据一些当事人的回忆,‘**’期间食指的诗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文学青年中,有范围不小的流传。”

他的诗,启发了后来的白洋淀诗群、朦胧诗群诗人们的创作。因此,食指是“‘新诗潮’的前驱式人物”。

食指早期诗歌的价值意义首先在于:在那个人们的政治热情被无限煽动、盎惑利用,人的精神自我普遍丧失的年代,诗人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自我意识的清醒。只有保持人的精神独立性,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拒斥极权政治,尤其是反动政治对人性的异化。

只有人各葆有其坚强的自我意识,整个民族才能不陷入盲从与混乱之中。在当时的政治阴霾下,诗人在《相信未来》一诗中写下了坚定有力的“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诗句。

诗人清醒地认识到“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拔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历史的发展清楚地印证了他的预言。

只有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才能保持诗的文学自觉。 到了朦胧诗论争时期,是“人的觉醒和诗的觉醒,人的解放和诗的解放”的时期。

这时朦胧诗人们仍在呼唤人的“自我”意识。“他(朦胧诗人们)打碎了迫使他异化的模壳,……相信自己的大脑和神经,相信自己应作为自己的主人走来走去。”

(顾城语)食指是他们的先导。 食指早期诗歌的价值意义还在于:他的诗艺也启发了后来的诗人们。

相对于后来的朦胧诗人和新生代诗人,食指的诗风是相对朴素的。但他也用到了使用幅度并不大的私设象征、变形等手法。

由于整个国家长期处于文化封闭状态,以及当时社会状况原因,食指接触和可利用的文学资源很少。但另一方面,这恰恰说明他的新的诗歌意识和技巧既不是对传统手法的继承,也不是对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简单模仿,甚至很难说是借鉴,而是从自身流淌出来的歌唱自由的青春生命之歌。

他的作品不是依据某种理念或文学模式创作出来的,因而显得异常真实、真诚和可贵。 食指的后期诗歌也自有其价值。

他的后期诗歌创作虽然未发生象继起的朦胧诗人后来所发生的明显的现代主义转型,但也“显得沉稳和有更多的哲理意味”。他的诗在完成了早期的历史性使命后,又向深处开掘,回顾和沉思痛苦,思考诗人的责任,探索生命本真,直面死亡,等等。

4.食指诗歌的文学史意义有谁知道啊》

二、食指诗歌的价值:文学史价值与文学价值。

“据一些当事人的回忆,‘**’期间食指的诗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文学青年中,有范围不小的流传。”[2]他的诗,启发了后来的白洋淀诗群、朦胧诗群诗人们的创作。因此,食指是“‘新诗潮’的前驱式人物”。[3]

食指早期诗歌的价值首先在于:在那个人们的政治热情被无限煽动、盎惑利用,人的精神自我普遍丧失的年代,诗人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自我意识的清醒。只有保持人的精神独立性,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拒斥极权政治,尤其是反动政治对人性的异化。只有人各葆有其坚强的自我意识,整个民族才能不陷入盲从与混乱之中。在当时的政治阴霾下,诗人在《相信未来》一诗中写下了坚定有力的“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诗句。诗人清醒地认识到“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拔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4]①历史的发展清楚地印证了他的预言。只有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才能保持诗的文学自觉。

到了朦胧诗论争时期,是“人的觉醒和诗的觉醒,人的解放和诗的解放”[5]的时期。这时朦胧诗人们仍在呼唤人的“自我”意识。“他(朦胧诗人们)打碎了迫使他异化的模壳,……相信自己的大脑和神经,相信自己应作为自己的主人走来走去。”(顾城语)食指是他们的先导。

食指早期诗歌的价值还在于:他的诗艺也启发了后来的诗人们。相对于后来的朦胧诗人和新生代诗人,食指的诗风是相对朴素的。但他也用到了使用幅度并不大的私设象征、变形等手法。由于整个国家长期处于文化封闭状态,以及当时社会状况原因,食指接触和可利用的文学资源很少。但另一方面,这恰恰说明他的新的诗歌意识和技巧既不是对传统手法的继承,也不是对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简单模仿,甚至很难说是借鉴,而是从自身流淌出来的歌唱自由的青春生命之歌。他的作品不是依据某种理念或文学模式创作出来的,因而显得异常真实、真诚和可贵。

食指的后期诗歌也自有其价值。他的后期诗歌创作虽然未发生象继起的朦胧诗人后来所发生的明显的现代主义转型,但也“显得沉稳和有更多的哲理意味”。[6]他的诗在完成了早期的历史性使命后,又向深处开掘,回顾和沉思痛苦,思考诗人的责任,探索生命本真,直面死亡,等等。

5.诗人食指简介

当代诗人郭路生的笔名。

诗人郭路生: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8 年11月 出生地:河北 民 族: 汉族 一、简介 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

1967年**运动落幕,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两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

职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相信未来》(1988)、《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诗探索金库·食指卷》(1998),诗歌《鱼儿三部曲》(1967)、《海洋三部曲》(1964)、《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人生舞台》、《疯狗》、《热爱生活》、《我的心》、《落叶与大地的对话》、《人生舞台》等。

二、生平 食指在“**”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

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他在“**”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

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这种哲学悖论般的诗句对北岛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在北岛的《回答》等诗中找到风格类似的句子。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

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三、今日郭路生 [编辑本段] 提起食指(原名郭路生),人们首先想到他是《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的北京》的诗作者。

在中国上个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他以其独具的个性和特色,引领诗坛。而当时年轻的他的命运却风雨飘摇,后来因精神分裂症住进医院和福利院,这样一住就长达20余年,诗人几乎与外界隔绝了。

病魔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体,但他没有丧失信念,灵魂深处,从没有停止心爱的诗创作。他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在福利院他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1999年《食指近作12首》获北京市新中国成立50周年诗歌类作品惟一最高奖,1999年《人民文学》发表了他的《暴风雪》,199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食指的诗》诗集,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2000年他创作的《青春逝去不复返》、《相聚》入选2000年度中国最佳诗歌。

诗人在艰难的境际里,在与疾病抗争中,竟然佳作迭出,受到中国当代诗坛的肯定。诗人的激情创作,与诗人把写诗视为生命不可分,与诗人把生命投入到与命运的抗争中密不可分。

2002年4月,诗人满含泪水,告别了居住20余年的福利院。54岁的郭路生回家了。

在百万庄的那间斗室,我拜访了诗人。一个头发花白、身着被洗得发白的夹克衫、旧军裤的汉子一脸笑容迎出来,他就是诗人郭路生。

他体貌苍癯,举止清雅,看上去,精神非常好,脸上时时挂着笑,从他脸上还能看出苍苍岁月雕凿的印迹,他思维灵敏、说话幽默,眼神里有面对生活的那份坦然。现今,郭路生还保持住院20年来养成的习惯,清晨早早起床,在楼内锻炼身体,然后全神贯注修改写过去的诗稿;下午读点书,做些笔记,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都自己动手。

他非常感激朋友们的无私关心。他说从住院到现在长达24年里若没有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今天的郭路生,因此,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两年前,郭路生与爱情不期而遇,找到了一个小他5岁的女友,两个人相亲相爱,生活上互帮互助,诗人的生活得到更多体贴和照顾,生活基本上有了规律,他们决心在人生的下半辈子结伴前行。他说,作家应更多关注农村、农民及大时代,作家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

他要沉下心去,穷毕生之力实现他人生的再次跨越。(李胜 葛艳丽 吴宝防) 笔名--食指的由来 食指之所以取名为“食指”一是因为:“食指”——时维元(母亲) “时之子”。

二、“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作品《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相信未来》《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命运》、《书简》、《烟》、《酒》、《相信未来》、《落叶与大地的对话》、《愿望》、《向青春告别》、《人生舞台》等。 诗人食指是朦胧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所谓"朦胧诗",是指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当代早期先锋诗歌运动。

6.【食指《相信未来》的写作背景】

1968年20岁 此年是郭路生诗歌创作的黄金年,现在保留下来的诗作有近二十首.其中有他的代表作《相信未来》、《烟》、《酒》、《海洋三部曲》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一年5月,因他的诗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而受到有关部门的审查.他心中虽十分不理解,但并未因此而放弃诗歌写作.在他居住的百万庄一带楼群里,有一百多个中学生,因为学校停课都闲置家中.有时许多人便聚在一起听郭路生朗诵他的新作和他喜欢的诗歌,许多人因此成了他十分要好的朋友. 何京颉曾在《心中的郭路生》一文中说:“一个刮着黄沙的大风天,一清早,郭路生打来电话,让我到他那儿去一趟.我急匆匆地骑车赶到他家,他神色有些慌张地说,可能要出事,前天他被抓到中央戏剧学院受审……”文中还谈到有人告诉何,说她家“在公安局挂了号,已被安上‘裴多菲俱乐部’的罪名,成为被监视对象,‘反动诗人’郭路生是这个黑组织的头目……虽然我们心中坦然,虽然我们绝没有做过一点对国家不利的事,但这样的消息,在当时仍足以使我们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了”.后来何京颉被关进学校工宣队办的学习班,“在学习班里,我遭受了许多让人无法忍受的屈辱与折磨.他们关我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我揭发郭路生**、反‘**’的言行……我写不出让他们满意的材料,他们以我态度极不老实为理由,关了我近三个月,一直到工宣队撤离了学校,我才恢复自由”. 这一年许多思想活跃的青年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磨难.张郎郎在逃离北京时在王东白的本子上写下了四个字:相信未来.甘恢理写下了伤感的别离诗,郭路生写下了他的名篇《相信未来》.邓朴方被迫害致残,郭沫若之子郭世英被迫害致死……同时大批青年学生“上山下乡”,纷纷离开北京,郭路生因此写下了一批离别诗,如《送北大荒的战友》、《冬夜月台送别》等.12月20日他也离开北京,赴山西杏花村插队.在赴山西的列车上他开始构思写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详细自己去看 百度就能搜到何必提问呢?。

7.诗人食指简介

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 ),山东鱼台人。

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高中毕业。

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食指之所以取名为“食指”。

一是因为:“郭路生的母亲名叫石维元故有 “石之子”之意。二: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无形的压力。

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三:食指先生少时尊师,“师”与“食”谐音。

主要成就;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代表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扩展资料其代表作《相信未来》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地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拥有了“知青诗魂”的称号。

另一代表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此诗写的是知青“上山下乡”,离开家园的场景,诗人抓住火车开动这一时刻,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为了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全诗以极为通俗平实的语言,倾注满怀真情,又抓住特定的时代内涵,使其主旨有更深广的历史意义,发人深思。

此诗后被选入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食指。

8.诗歌食指的相信未来的赏析

读食指的“相信未来”感受现代诗歌

“相信未来”这首诗,是我在七八年前,偶然在读者上看到的。当我用心的读完它以后,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从此,我便爱上了这首诗直到今天。同它一起刻在我心里的还有作者的名字—食指。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5年,因在部队遭受了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相信未来”这首诗是他在1968年所创作的。在当时的下乡知亲青中展转传抄,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他在精神病院住院期间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是那个时期无人不知的诗人。

这首诗的年龄比我还大两岁,我没有当时特殊年代的体会。但我却从这首诗当中,感受到了同样的激励和面对困境的顽强精神。

我每次读颂这首诗,都会心潮澎湃,眼里总会有激动的泪花充盈。仿佛看到食指先生在农村破草房里的煤油灯下奋笔极书,在病床上安静的思索,他的思绪早已穿透厚厚的墙壁在空中自由的飞翔……….

看他所有的作品,根本不会和精神分裂的病人联系到一起,就象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同样谱写出伟大的‘贝九’一样。这也,许就是大师与凡人的区别。

然而,当今许多现代诗,都会使人与神经病患者的语言联系在一起。有段时间,诗歌变得很难读懂,好象越是看不懂越是诗一样。最近又出现了大白话诗,语言白得如同嚼蜡。

现代诗歌正在被人蹂躏、被人讥讽、被人嘲笑、被人误解。这不是看诗者的错,而是写诗人的错。是那些面对现代社会浮躁思潮,而按耐不住的人的错。

所以,今天有必要推荐 “相信未来” 这首诗给大家,让我们相信诗歌的未来,相信自己的未来!它能教会我们如何面队困境。哪怕再过几十年这种精神同样也会激励我们的后人,这就是优秀诗歌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现代诗歌!

相信未来 作者: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

信未来、热爱生命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