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手法精湛或者技艺高超的诗句有哪些形容文笔、书法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江上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形容民间技艺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赵孟《赠放烟火者》 妙手都无斧凿瘢。——辛弃疾《浣溪沙》 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便使玉人雕琢,妙手略相同。——张雨《水调歌头·赠都料邵子和还嘉禾》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工师颐指挥,意气何轩腾!披图觇宏规,技巧诚足称。——清·林朝崧 绘画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山空云断得流水,咫尺万里开江湖。——文徵明《题高房山横轴》 2.描写手艺精湛的诗句1、《织妇词》 唐代:元稹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 2、《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代: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译文: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3、《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宋代: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4、《咏绣障》 唐代: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译文:黄昏余晖之下,厅堂前面鲜花娇美。一群可爱绣女,争拿笔上绣床写生。绣成美丽屏风,静静放进花园,逗得黄莺好奇,离开柳条飞来。 5、《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3.形容刀法的成语炉火纯青 lú huǒ chún qīng [释义]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语出] 清·曾朴《孽海花》:“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正音] 纯;不能读作“cún”。 [辨形] 青;不能写作“清”。 [近义] 挥洒自如 滚瓜烂熟 [反义] 半路出家 [用法] 多指学问、技术、技艺功夫深;造诣深。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出神入化”(169页)。 [例句] 她在舞蹈艺术方面;已达到~的地步。 [英译] reach high perfection 4.形容"刀法"的成语有哪些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庖丁解牛 1. 炉火纯青【lú huǒ chún qīng】 释义]: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造句:他的厨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她的歌唱得已是炉火纯青。 姐姐的纺纱技术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多次被评为全国纺织能手。 周老伯的雕刻技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作品栩栩如生。 鲁道夫从未演奏得这么炉火纯青。 2. 游刃有余【yóu rèn yǒu yú】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 出处:《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总叙》:“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馀。” 造句: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她终于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脱稿演讲。 这份简单的工作对经验丰富的爸爸来说简直是游刃有余。 做这件小事对你来说肯定游刃有余。 3. 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造句:我们这位老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的神技,说穿了,也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有时候时间象一把刀,一把类似庖丁解牛的小刀。 庄子庖丁解牛的神遇也是一种有别于感性认识的视而不见的视。 据说他的刀法如神,经过高人传授,杀猪剔骨,犹如庖丁解牛,一只肥猪,被他三下五除二就能剔骨切肉。 5.描写手艺精湛的诗句1、《织妇词》唐代:元稹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 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2、《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宋代:黄公绍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译文: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3、《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宋代:苏轼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 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4、《咏绣障》唐代:胡令能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译文:黄昏余晖之下,厅堂前面鲜花娇美。一群可爱绣女,争拿笔上绣床写生。 绣成美丽屏风,静静放进花园,逗得黄莺好奇,离开柳条飞来。5、《岁暮到家》清代: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