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杜甫的诗句形容老师的

1.杜甫的赞美老师的诗句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野老

作者: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杜甫写的赞美老师的诗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微不至的关怀着学生,辛勤的培育着这些幼小的树苗。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无私奉献却不爱张扬。

3.用来赞美老师的杜甫的诗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其中人们常用“润物细无声”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养,潜移默化的熏陶。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4.杜甫的诗句形容老师对学生耐心细致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陪养。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老师对自己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人们常用杜甫的那句诗来形容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耐心,循循善诱。

《春夜喜雨》全诗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扩展资料:

《春夜喜雨》诗人开首就用“好”字来赞美春雨,赋予它人格化。

再用一个传神的“知”字,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说它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使春雨有了灵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切实把“好”字落到实处。雨之“好”,好在适时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431353866,好在不张扬的“潜”,好在“润物”,好在“无声”。

使春雨具有了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黑”与“明”相互映衬,点明了云厚雨足,营造出强烈的美感,好似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展现在人们面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想象之景,它是紧扣诗题中的“喜”,来尽情联想雨后清晨锦官城迷人的景象。尤其是一个“重”字,准确地写出饱受春雨洗礼之后的花朵娇艳欲滴、富有生机的情态,寄寓了诗人对春雨的盛赞之情。

整首诗结构严谨、用词讲究,描写细腻感人,仿佛能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之气息,不愧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之情的古诗名作。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