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点心的诗句推荐: 【胡饼】 《寄胡饼与杨万州》唐·白居易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予饥谗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合浦月饼】 《留别廉守》宋·苏轼 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环饼】 《戏咏馓子赠邻妪》宋·苏轼 织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蟹包》宋 作者: 高似孙 妙手能夸薄样梢,桂香分人蟹为包。 也在不枉持螯手,便是持螯亦草茅。 2.赞美点心诗词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 "惟有。 3.形容点心的句子1.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特色是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 2.京式糕点,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滋味各异,具有重油、轻糖,酥松绵软,口味纯甜、纯咸等特点。 3.入嘴酥松适口,香味纯正。特制是细八件,制作精细层多均匀,馅儿柔软起沙,果料香味纯厚。 4.在通过数千年点心师们的创作,它们基本形态也丰富多彩,造型逼真,例如:几何形、象形、自然形等等。 5.采用最高级品质的糯米和草香恰到好处的艾草所炼制成,带有淡淡青草香味的香Q外皮,内馅则采用最佳的绿豆馅,滑口的馅料加上带有吉祥象徵的麻糬外皮,好吃的感觉在嘴里、幸福的感觉在心里。 6.蜂巢芋角外皮酥脆,内层软滑,馅有少许肉汁,吃起来外酥脆内松软,有种咸咸甜甜的滋味,非常过瘾。炸成以后呈金黄色,表层小眼密布,形状仿如蜂巢。 7.皮酥而不散,馅绵而不柴,入口化渣,绝对无须舌头搅动以助下咽。 8.这种点心颜色如皓月,香甜爽口。形似饱满的麦穗,皮薄馅嫩,鲜美不腻。 9.选料严格、刀工精细、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造型别致、咸中微甜、南北皆宜。 10.蒸熟后的小笼馒头,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 11.吃后齿颊留香,满口生津,若趁热食用,更会余味无穷。 12.这种面条观之色泽鲜艳,食之润滑爽口,虾味鲜香,葱香扑鼻,营养丰富,十分受人欢迎。 4.关于糕点的诗句《南歌子(谢送菊花糕)》宋代:王迈家里逢重九,新篘熟浊醪。 弟兄乘兴共登高。右手茱杯、左手笑持螯。 官里逢重九,归心切大刀。美人痛饮读离骚。 因感秋英、饷我菊共糕。《九日雨中言怀》唐代:薛逢糕果盈前益自愁,那堪风雨滞刀州。 单床冷席他乡梦, 紫樧黄花故国秋。万里音书何寂寂,百年生计甚悠悠。 潜将满眼思家泪,洒寄长江东北流。《谚》唐代:佚名枣子塞鼻孔,悬栖阁却种。 蝉鸣蛁蟟唤,黍种糕糜断。《春昼回文》唐代:李涛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纱窗避著犹慵起,极困新晴乍雨天。《蝶恋花》宋代:秦观紫燕双飞深院静。 簟枕纱厨,睡起娇如病。一线碧烟萦藻井。 小鬟茶进龙香饼。 拂拭菱花看宝镜。 玉指纤纤,捻唾撩云鬓。闲折海榴过翠径。 雪猫戏扑风花影。 5.描写糕点的诗词一点心随天远(宋·陈著·《西江月》)(写点心的) 一点心犹怀古(宋·陈著·《宝鼎现》)(写点心的) 美食不中饱人吃(宋·释师观·《偈颂七十六首》) 与君美食复甘眠(唐·白居易·《偶吟》) 充肠皆美食(唐·白居易·《松斋自题 时为翰林学士。》) 美食无使餍(宋·邵雍·《偶书》) 或对饮美食(宋·孔平仲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美食为我餐(宋·邵雍·《欢喜吟》) 药物扶持美食眠(宋·陆游·《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 踩坏美食(宋·郭印·《病目》) 美食身非稼(宋·李昉·《侍郎吟思愈清逸才无敌唱弥高而和弥寡我已竭》) 美食大官馔(明·刘仁本·《蕨萁行(闽清县饥,不报,民采蕨萁为食而多》) 至今美食鲜衣者(宋·喻良能·《菲饮泉和韵》) 苏东坡: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即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羊汤的,“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河豚,“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环饼:“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等等啊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