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人韦庄的一首唐诗稻田 韦 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 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鸶千点雪, 破烟来入画屏飞。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使黄河和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而长江流域却较少遭战乱浩劫 。《稻田》这首诗所描绘的江南水田风光,就从一个侧面间接地展示了这一角社会现实。这首诗不啻于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苗肥棵壮,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直接云天。在这绿色海洋的上空,数不尽的白鹭自由翱翔,宛如飞入一幅天然的彩色画屏⋯⋯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稻田》还具有绚丽的色彩美 。在这幅艺术画面上,“绿”浪碧波相迭,蓝天“白”鹭相映,彩云画屏色彩斑斓⋯⋯堪称佳作。 2.求韦庄的诗词伤昔 韦庄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 思帝乡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长安旧里 韦庄 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定西番 韦庄芳草丛生结缕,花艳艳,雨濛濛,晓庭中。塞远久无音问,愁消镜里红。 紫燕黄鹂犹生,恨何穷。 定西番 韦庄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更漏子 韦庄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古别离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归国谣 韦庄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 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河传 韦庄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杀游人。 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晨。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这些够么?老实说很多的,你去那种收录古诗词的网站查一查就好。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乌空(1)(4分)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 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意 思对即可) (2)(4分)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意思对即可)如果不同意,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句含义的题目,开头有一句反问句,强调情感,“画不成”后面的最后一句就是借助“老木”“寒云”意象描绘出一幅凄凉、萧条的画面,实际是能画成的,借此给统治者以惊醒。 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这是一道考核全诗的题目,应先从抒情方式入手,明显的是借古讽今,答题时明确借“什么事件”来讽刺当今的什么?。 5.【阅读下面唐诗,答题(1)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其繁荣昌盛与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入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了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景色依旧,连鸟儿也无谓地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乐景之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