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混搭教授

1.中华古诗词大会俩位教授

中华古诗词大会俩位教授:郦波、王立群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王立群,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祖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200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是七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

2.古文 教授 意思

1.官名。

本为对博学之士的通称。至战国末,齐、魏、秦三国设为官,始充当君主的参谋或顾问,与议政事。

秦代沿置,兼有礼官性质,并典守图籍。汉文帝时,博士分诸子专书博士与儒家专经博士。

武帝时设置五经博士及弟子员,此后博士专掌儒家经学的传授,执教于太学,乃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其职掌为议政、制礼、藏书、教授、试策、出使等。

东汉以后历代多置之,唐置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有国子博士。唐文学家韩愈曾为四门博士等。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能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

参阅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附录张汉东《论秦汉博士制度》。 ②古代对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

犹后世称人为师傅:茶博士|酒博士。

3.我们为什么要教授古诗词

学生立刻安静下来,他们像发掘宝藏一样开始审视这几句诗以及课本中的插图.刘老师开始在学生中间巡视.时间很快就到了,有个男孩率先高高地举起了右手.“‘日照香炉’中的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远远地看着瀑布像一匹布一样挂在石壁上.”“这里的三千尺是一个虚词.”“整个瀑布像从天上落下来一样.”他的回答让老师有些吃惊.课堂上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不懂的时候,教师总是想让他们提出问题,而当学生过于知晓的时候,特别是他们知晓的程度“等于”或者“大于”自己的预设时,教师就会束手无策.因为,此时教师会纠结于“应该跟谁走”的矛盾中.显然,刘老师受到了这个学生回答的影响,没有再解析全诗,在几次范读之后便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你们会用哪个词评价庐山的瀑布呢?”刘老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漂亮”“真好”“真美”“很酷”“壮观”,学生依次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刘老师已经开始把目标由“诗”转向“水”了.此时,多媒体被刘老师依次切换出苏轼的《题西林壁》、现代散文《庐山的雾》以及一篇新闻通讯类的文章《大旱中的江南》…… 下课了,我走到旁边几个同学跟前,看到他们在自己的书本上端正地写着:“日照香炉的炉是火炉吗?”“三千尺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九天?”“为什么是‘望’庐山瀑布?”看到这些问题,我对刘老师在教学设想上大胆突破感到敬畏的同时,又认为这样的设计对于一节古诗教学来讲值得商榷.比如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设定教学目标:1.能正确背诵并书写全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并做到完整口译全诗大意.3.初步了解古诗写作或鉴赏的方法.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这样推演教学流程:首先,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全诗的赏析.在赏析中可以从“望”字入手,这样就可以把作者和读者一起从诗中“拉”出来,站在那个点上对远处的瀑布进行“遥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关键词语的解析,而且还有利于今后写作立足点选择的训练.其次,在通解全诗的基础上要做到会背、会写.再次,在让学生粗略了解古诗时,如果教师能够仿照《望庐山瀑布》的用词方法“创作”一首七律古诗则更好,比如以此仿写一首我们本土的王屋山.这样一来,就改变了以往一味背诵解析的教学方式,而且通过创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学生能从“写诗”的角度去赏析古诗词.那么,我们古诗的教学将是另外一重境界了.说到这里,有的教师会有疑问,我们教授古诗,至于把问题搞得如此复杂吗?我个人认为有这个必要.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古诗”.从大的方面讲,语文教学承担着对中国灿烂文化继承和发扬的特殊使命.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理所应当地对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做到通晓和积累.从小的方面说,学生在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时除了背诵积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敬畏,并愿意亲近它们、走进它们,甚至把它们变成今后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这才是我们诗词教学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作者单位:济源市教育局)。

4.教授魔性解读古诗 事件是怎么回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火魔性解读古诗爆红网络。

以下为事件新闻原稿,供参考: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火了。有人说,他普通话不标准,是大学课堂里的一股“泥石流”,但网友纷纷表示想听……

“你以为陶渊明种豆种得蛮好,实际上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种得这个水平,绝不写诗。”最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的一段讲课视频火了。

先来看看网上流行的几个戴教授讲课片段。

评讲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普通的老师会从诗的韵律、意境评讲。而戴老师的方式是这样的:“种个鬼田”“要是我种得这个水平,我绝不会写诗”。

八卦的戴教授还喜欢挖掘名人隐私:“三个人搞得蓬头垢面,都没有成仙,那才是一代浪漫的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悼念亡妻的古诗,经戴教授的解读后,突然画风一转,“这个XX,没有半个月就跟别人恋爱!”

5.对中国古诗词有研究的一些学者有哪些

易中天

知名学者,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2005年4月首播即获热评,而《易中天品三国》更是引发收视热潮。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引发各界关注。

叶嘉莹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同时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趣品人生》等,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短期内国外销量已近40万册。

6.赞美教授的诗句

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您辛苦了,

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

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

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

是您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

不要轻易说放弃.

从此我们的生命中,

随时充满了欢喜.

少了许多烦恼,

增添了一份坚毅.

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

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

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滋润着祖国的桃李.

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

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

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

您是辛勤的园丁,

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

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

友爱,健美,求实,进取!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