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三的诗句

一、含有“三”的诗句有哪些

含有“三”的诗句有:

1、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宋·邵康节《山村咏怀》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唐 · 杜甫《春望》

3、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唐 · 杜甫《八阵图》

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唐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唐 · 杜甫《蜀相》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 ·颜真卿《劝学诗》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唐 · 白居易《暮江吟》

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宋 · 卢梅坡《雪梅·其一》

10、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唐 · 李白《望庐山瀑布》

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唐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唐 · 白居易《观刈麦》

1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唐 · 李峤《风》

二、关于三的诗句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望师又一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独立三朝识,轻生一剑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带 三 的古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故人昔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万里河入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长竹犹带三分翠,老杏已开七成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有关“三”的 古诗

秋蒲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故人昔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万里河入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长竹犹带三分翠,老杏已开七成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带“三”字的诗句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苏轼 :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 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六、关于一二三的古诗有哪些

1、《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2、《荔枝图序》

唐代: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

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

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

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白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见过不到三天的人。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荔枝图序》

此文作于元和十五年(820)夏,当时白居易在忠州。荔枝出产在广东、福建等省,唐朝时在长江三峡一带也有出产,在北方难以觅到。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这篇序文实是为荔枝图画写的说明,其说明对象是荔枝。作者运用说明从整体到局部、由外表到内核的说明顺序以及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层次明晰、详略得当地描摹了荔枝的形态。

《山村咏怀》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

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七、关于三月的诗词

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嘲三月十八日雪

唐代:温庭筠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宋代:李弥逊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出自宋代张炎的《清平乐·采芳人杳》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三月闺怨

唐代:张说

三月时将尽,空房妾独居。蛾眉愁自结,鬓发没情梳。

使东川。望驿台(三月尽)

唐代:元稹

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八、有关三月的诗词

春望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月三日曲水集诗

[作者]:谢惠连

[年代]:南北朝

四时着平分。

三春禀融烁。

迟迟和景婉。

夭夭园桃灼。

携朋适郊野。

昧爽辞鄽廓。

蜚云兴翠岭。

芳飙起华薄。

解辔偃崇丘。

藉草绕回壑。

际渚罗时{/敕}。

托波泛轻爵。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