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秦朝为背景,通过描绘宫廷生活和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首联“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阳光明媚,十二座山峰上的花朵全部绽放,宫殿双阙对望,如同楚宫一般华丽庄严。这象征着繁华和权力,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巧妙地引出了下文的思考。
颔联“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诗人通过“细腰争舞”这一形象,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奢靡和醉生梦死的状态。而“秦兵”则象征着战争的威胁,预示着秦朝的危机。这两句诗相互映衬,一方面描绘了宫廷的繁华生活,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战争的威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诗人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揭示了权力和奢靡的危害;通过对战争的暗示,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宫廷建筑的华丽,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佳作,值得反复品味和欣赏。
|
创作背景
李涉的《竹枝词》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社会政治环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唐朝统治阶级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生活痛苦。诗人李涉当时政治上受到打击,思想苦闷。他通过写唱《竹枝词》,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绪,也表露了自己的苦闷心情。这些诗歌以民间歌谣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相关诗词
-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腰身十七正娇慵,珠凤鞋帮一捻红。
不奈小桥春露滑,阿娘扶过石栏东。
-
风雨元宵意倍伤,画襜低拜扫晴娘。
若教扫得天边雨,为扫离人泪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