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悟道》

何人解管身中事,今我才知学有源。
养得心源身事毕,春花秋月共忘言。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融合。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即我们应该关注内心,修养内心,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首句“何人解管身中事”,这里使用了一种对比的修辞手法。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关心自己的事情,为未来打算,但是在这里,“解”这个字使用得十分巧妙,强调的是无人理解自身的事,这是一种深刻的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这也引出了诗人的第二个观点:“今我才知学有源。”这里,“学有源”可以理解为学习的基础和根源,即只有了解自己的根源,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 “养得心源身事毕”,这句诗表达了修养内心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里的“养”字,不仅指身体上的修养,更包括精神上的修养。只有心灵得到滋养,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 “春花秋月共忘言”是全诗的结尾,也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总结。忘言意味着与自然和谐相处,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需要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去体验生活的真谛。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即生活本身就是最美的,无需过多的修饰和言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自我修养,达到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享受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追求结果。这种生活态度和哲学,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示意义。
创作背景
《悟道》是宋朝诗人余芑舒的作品。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文献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宋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一些推测。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儒学、道教、佛教等各种思想流派都得到了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雅士对人生、宇宙、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悟道》可能就是余芑舒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人生道路、修行悟道的一种抒发。 此外,余芑舒本人的生活经历也可能对《悟道》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挫折,或是对人生有了某种新的认识,于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悟。 这些都是对《悟道》创作背景的一种推测,具体的情况可能需要更多的历史文献来进行研究。
诗词关键字: 秋月
相关诗词
  • 1
    [宋]
    闻声不悟道,见色岂明心。
    大冶红炉里,真鍮不博金。
  • 2
    [宋]
    补陀岩上,白衣观音,闻声悟道,见色明心。
  • 3
    [宋]
    要识刀圭诀,一味水银铅。
    驴名马字,九三四八万千般。
    愚底转生分别,刬地唤爷作父,荆棘满心田。
    去道日以远,至老昧蹄筌。
    譬如人,归故国,上轻帆。
    顺风得路,夜里也行船。
    岂问经州过县,管取投明须到,舟子自能牵。
    悟道亦如此,半句不相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