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言嗽咽,莫说存想。 吞霞服气虚妄。 打坐持功,抽手挽脚劳嚷。 采战神丹散失,服还元、水火不当。 端的处,是无为至理,最堪倚仗。 心好逍遥快乐,做逍遥快乐,常教豁畅。 神好清闲供应,清闲坦荡。 冲和自然成宝,得亘初、一点明朗。 神光灿,现本来面目模样。 |
| 这是一首道教诗歌,通过对打坐、修炼、养生等道家理念的阐述,表达了作者对于无为、自然、平和的追求和向往。 首先,诗歌中提到了“休言嗽咽,莫说存想”,这是对传统养生方法的一种否定,认为过于注重呼吸和意念的集中并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接着,诗歌又指出“吞霞服气虚妄”,认为服食丹药、炼气化神等都是虚妄不实的,强调了修炼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然。 “打坐持功,抽手挽脚劳嚷”是对修炼过程的形象描述,强调了修炼需要持之以恒,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和动作,以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然而,这种劳嚷并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成就和名利,而是为了实现内心的平和和自在。 “采战神丹散失,服还元、水火不当”是对传统修炼中一些错误方法的批判,指出修炼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应该过于追求外在的效果而违背了自然之道。接着,“端的处,是无为至理,最堪倚仗”强调了无为、自然、平和才是真正的修炼之道,是最值得依赖和依靠的。 “心好逍遥快乐,做逍遥快乐,常教豁畅”是对内心状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逍遥自在、快乐无边的向往和追求。而“神好清闲供应,清闲坦荡”则是对精神状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闲自在、坦荡无拘的追求。 最后,“神光灿,现本来面目模样”则是对修炼成果的描述,表达了通过修炼可以发现和展现内心的本来面目和模样。整首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平和、无为的追求和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