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 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 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河汉与天通。 向晚余霏落,巾已垫林宗。 向高岩,凭曲槛,抚孤松。 为雕好句,快倾桑落玉壶空。 借问庐山三峡,与此飞流溅沫,今日定谁雄。 乞与丹青手,写入紫微宫。 |
|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赞美。从“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到“万木偃颠风”这一段,诗人以狂雷怒鞭和疾风暴雨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狂风大作、万木倾倒的情景,表现出自然力量的威力和壮美。接着,“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河汉与天通。”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雨水从深潭落入涧中,形成一片白色的波浪,如同一条白练在空中飞舞,与天空连成一片的壮丽景象。 “向晚余霏落,巾已垫林宗。”这两句则描绘了傍晚时分雨势减弱,雨水滴落,淋湿了诗人的头巾,表现出雨势的短暂和结束。这种由强烈到短暂的变化,也体现了自然的无常和变化莫测。 “向高岩,凭曲槛,抚孤松。”这三句诗,诗人身处高岩,倚靠栏杆,抚摸着孤松,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而“为雕好句,快倾桑落玉壶空。”则表现了诗人以自然为题材,挥毫泼墨,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在全诗中,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富有感情的抒发,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常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敬畏之情。这首诗以其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此外,诗中的“河汉与天通”、“借问庐山三峡,与此飞流溅沫,今日定谁雄。”等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佳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读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壮丽,也可以领略到诗人的人生哲学和思想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