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茅屋三间临木杪》
茅屋三间临木杪,门前流水潺潺。 林泉得趣喜身闲。 开窗延翠竹,翦树纳青山。 行乐政须筋力健,莫令白发衰颜。 与君藜杖极跻攀。 岭头舒望眼,天末数烟鬟。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山水画。茅屋三间临木杪,门前流水潺潺,展示了山间自然的秀美。流水、古树、茅屋、白屋、鸡犬,宛如一幅图画,展示了诗人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感。
林泉得趣喜身闲,开窗延翠竹,翦树纳青山,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欣赏。诗人认为在自然中,他能够得到乐趣,身体也得到了休息。这是一种身心放松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行乐政须筋力健,莫令白发衰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他认为,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他鼓励朋友和他一起享受自然的美景,攀登高峰,舒展眼界,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诗人通过山水画的形式,将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哲理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
创作背景
倪偁的《临江仙·茅屋三间临木杪》的创作背景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倪偁是一位宋代文人,他居住在茅屋三间,临近树木的顶端,环境幽静,生活简朴。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自然界的景物也观察得十分细致。
这首词通过描绘临江仙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词中的“长夏江南水乡路,水村渔市晴烟”等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综上所述,倪偁的《临江仙·茅屋三间临木杪》的创作背景源于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诗词
-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戌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