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
十指纤纤弄碧波,分明掌上见姮娥。 不知李白当年醉,曾向江边捉得麽。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一个民间熟知的美丽传说为引子,用幽默、风趣的口吻,借咏酒诗来表达了对李白创作风格和诗歌艺术的高度赞美。
首先,诗人以“十指纤纤弄碧波”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引出了一位绝世佳人。这里的“纤纤”和“碧波”都寓意着女子之美。这句诗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位女子,轻盈地在江边弹琴、抚弦,碧波荡漾,映照出她的绝美容颜。
紧接着,“分明掌上见姮娥”一句更是令人拍案叫绝。诗人巧妙地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形象融入到了现实生活的描绘中,将这位佳人比作掌上明珠般的嫦娥,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然后,诗人在诗末两句发出了对李白诗歌艺术的赞叹。“不知李白当年醉,曾向江边捉得麽”,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喜爱和欣赏,更是对李白诗歌艺术的高度赞美。诗人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美丽佳人的描绘,巧妙地赞美了李白的诗歌艺术,风格独特,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诗中蕴含的深情厚意也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
创作背景
朱少游的《掬水月在手》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文学氛围和朱少游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诗词歌赋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宋代也是理学盛行的时代,文学家们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美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少游的《掬水月在手》得以产生。这首诗通过掬水捧月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哲理思考。
此外,朱少游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可能通过观察自然、感悟生活,从而产生了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创作背景。
相关诗词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
侯门一入似海深,欲讯卿卿问鬼神。
?此情惘然逝如梦,镜花水月原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