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怀庞学博》
萧萧一径入秋苔,束带时愁长吏催。 旅食又看鸿雁至,家书常共荔枝来。 花边小几听禽坐,竹里孤琴候客开。 千载赋成伤不遇,白头谁惜董生才。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作者自身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
首联“萧萧一径入秋苔,束带时愁长吏催。”描绘了作者在一条小径上漫步,进入秋天的苔藓中,而每次穿戴整齐准备去上班时,又感到长官的催促带来的压力。这里通过描绘小径、秋苔、束带、长吏催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中的无奈和苦闷。
颔联“旅食又看鸿雁至,家书常共荔枝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仕途之困。旅居他乡、鸿雁传书,家书里总是伴随着荔枝这种故乡的特产,这种意象既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揭示了仕途的坎坷和无奈。
颈联“花边小几听禽坐,竹里孤琴候客开。”描述了作者在花边竹林中独坐听禽鸟鸣叫,等待着客人的到来。这种景象虽然看似宁静闲适,但实际上却是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苦闷的表现。
尾联“千载赋成伤不遇,白头谁惜董生才。”点明了作者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这句诗中引用了“千载无人”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才华无法得到赏识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的失望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作者自身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感人。
|
创作背景
《秋日怀庞学博》是明朝陆弼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明朝时期,社会经历了一些动荡和变革。诗人可能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不确定感。
2. 个人经历:陆弼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不幸或者困境,感到孤独和无助。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庞学博的思念和倾诉。
3. 自然环境:秋天的景象往往给人一种萧瑟、落寞的感觉,这可能影响了诗人的情绪和思考,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
综上所述,陆弼的《秋日怀庞学博》可能是在明朝社会动荡、个人遭遇困境以及秋天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创作的。
相关诗词
-
广陵关外路,夜半梦中过。
骑鹤人逢晚,听鸡客误多。
去来同雨雪,吏隐各烟波。
携得新诗别,相思日日歌。
-
忆予初识子,子方髫而俊。
未能与深素,亦以私余润。
迈往不屑姿,良足驱鄙吝。
岁月既已多,肝胆两能印。
因之情好殊,相与遂投分。
之子真快士,风标何整峻。
学博识有余,才多体更迅。
谈达及应谐,妙理醒群听。
得子牙后慧,无复有疑喑。
云披而雨霁,天清以日喑。
辟如哀家梨,啖之肌骨沁。
亦如善攻者,摧陷无坚陈。
吐纳纵横时,孑乎无乃称。
之子与人游,所疾在美疢。
片善苟有合,弘长尝过甚。
一或遇瑕疵,反覆旋规瑱。
-
是平分春色,梦草池塘,暖风帘幕。
昨夜三台,灿天边芝角。
自是君家,庆流泽远,降生申崧岳。
厚德温良,高才粹雅,渊源学博。
何事丹墀,尚淹阔步,未许中原,少勤方略。
且对笙歌,醉黄金错落。
蕊洞珠宫,媚人桃李,趁青春绰约。
绿意红情,成阴结子,五云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