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英公大师》
往岁潇湘一相见,诗成野逸笔狂颠。 近闻归住长安寺,松老书窗又几年。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表达对一位名叫“往岁潇湘一相见”的老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往岁潇湘一相见”,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潇湘相遇的情景,表达出对老友的深厚感情。潇湘是湖南的一处地名,诗人与友人在此地相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诗成野逸笔狂颠”,这句诗描绘了老友的个性特点,他性格豪放不羁,作诗时挥洒自如,表现出他的才华和个性。
“近闻归住长安寺,松老书窗又几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友近况的关心和对相聚的期盼。诗人听说老友最近回到了长安寺居住,又在窗边看到松树老朽,不禁感叹岁月如梭,已经过去了几年。诗人通过描绘老友居住的环境和周围的景色,进一步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过去相遇、个性特点、近况和思念之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深厚感情和对相聚的期盼。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岁月流逝、时光荏苒的感慨,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
创作背景
《寄英公大师》是宋朝诗人李建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诗人与英公大师之间的友情和交往有关。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难料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
1. 友情背景:李建中与英公大师是好友,他们之间有深厚的情谊。诗人通过诗歌来寄托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对英公大师的敬仰和赞美。
2. 世事难料:诗人在诗中提到“世事纷纷难自料”,表达了对世事变幻莫测的感慨。这种感慨可能源于诗人自身的经历或对社会的观察。
综上所述,《寄英公大师》的创作背景主要与诗人与英公大师之间的友情和对世事难料的感慨有关。
相关诗词
-
高而无上,低而无下。
上下三指,彼此七马。
临济大师到此咬嚼不破,被黄蘖拄杖再三痛打。
-
我比丘某甲,今为傍生类。
发佛大慈悲,忏彼六情根。
无始业障海,眼根著诸色。
耳界闻乱声,鼻染一切香。
舌生诸恶刺,身如机关主。
六贼游戏中,心想如猿猴,无有暂停时。
如此等六法,名为六情根。
一切业因缘,皆从妄想起。
妄想如幻焰,亦若空中花。
迷倒不觉知,为诸惑业缚。
永堕三途界,没在众苦中。
不闻正法音,何曾知忏悔。
惟愿十方佛,菩萨众大师。
慈力与冥加,令其知发露。
无始一切恶,今日悉消除。
毕故不造新,
-
暗喜莲峰作近邻,拨开云雾见师频。
有时问个艰难字,便沐周旋说与人。
唐李监应留后迹,汉蔡邕想是前身。
堪嗟继踵无徒弟,笔法收藏在渭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