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如庵》

脱略机关一散人,清於兰畹抱幽馨。
抚松细嚼渊明句,瀹茗闲笺陆羽经。
春对风光秋对月,晓观云气夜观星。
世间局面多翻覆,着数虽高亦懒听。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古人自写,全诗充满了对自由闲适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出一种看透世事、怡然自得的情怀。 首联“脱略机关一散人”,表达了作者看淡世俗,潇洒不羁的性格。“脱略”意为抛弃世俗的事务,“机关”可指世俗的种种规则、机巧等。这一句透露出作者对繁琐、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厌倦和疏离,显示出他内心对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一散人”则以戏谑的口吻自嘲,表达出一种洒脱不羁的态度。 颔联“清於兰畹抱幽馨”,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形象。这里用“清於兰畹”喻指作者品行高洁,散发着幽雅的香气。“幽馨”既可指作者自身的气质,也可暗喻作者所追求的闲适恬淡的生活。 颈联“春对风光秋对月”,通过描绘四季景色,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生活态度。“观云气”“观星”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关注和欣赏,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广阔和深邃。 尾联“世间局面多翻覆,着数虽高亦懒听”,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淡然处之,同时也透露出对高深策略的漠不关心。“着数”在这里可理解为策略、计谋。这句诗透露出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个人生活和追求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作者性格、品行、生活态度和世事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自由、闲适、淡然的生活哲学,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对个人追求的坚守。
创作背景
程炎子的《题如庵》的创作背景与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密切相关。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他的生活遭受了重大打击。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保持了一种超然物外、旷达恬淡的心态。他在黄州期间,亲近自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程炎子的《题如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苏轼这种豁达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赞颂,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云气 翻覆 观星
相关诗词
  • 1
    [宋]
    勃姑午啼唤雨,鹎鵊晓啭留春。
    片云不载归梦,两鬓全供客尘。
  • 2
    [唐]
    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
    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
    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
    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
    有营非了义,无著是真宗。
    兼恐勤修道,犹应在妄中。
  • 3
    [宋]
    娱老林房世路赊,尘埃飞不到袈裟。
    西湖草木虽同土,北寺烟霞自一家。
    静敞白间翻贝叶,閒输赤仄养椒花。
    鉴光炯炯辉今古,身后何须用五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