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表圆同庵》
翠竹庵前久不疑,雨花岩畔更忘机。 何人得似江居士,在定时多出定稀。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翠竹庵前的翠竹和雨花岩畔的忘机之鸟。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之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禅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翠竹庵前久不疑”,诗人直接点出自己所居之处为翠竹庵,且人们对此处早已没有疑虑,说明此处环境优美,给人以信任感。而翠竹则被人们视为祥瑞之物,以之配以“庵”这样的居所,进一步增强了诗意的美好色彩。
“雨花岩畔更忘机”一句,诗人转向雨花岩畔,点出雨花岩这个地名,表达了对那里的生物(鸟)自由的生存状态的赞赏。忘机鸟,顾名思义,它在这里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机心,完全抛开了功利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无为思想的追求和认同。
“何人得似江居士”两句,诗人将笔锋一转,转向了自己,表达了自己对禅定生活的向往。江居士,即诗人自己。在定时多出定稀,则表达了自己对禅定的深入理解:在禅定中,不仅需要长时间的修行,而且需要经常性地出定,以观察世间万象,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禅定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翠竹和忘机鸟,表达了诗人对禅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无为思想的认同和对禅定的深入理解。这种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谐、无为的向往和追求。
|
创作背景
《民表圆同庵》是宋朝诗人吕希纯创作的一首诗。该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社会背景:吕希纯所处的宋朝,虽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社会也充满了各种矛盾和纷争。这可能对他的人生态度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2. 个人经历:吕希纯本人可能经历过一些人生的起伏和波折,这些个人经历可能对《民表圆同庵》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3. 哲学思考:吕希纯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宇宙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这反映了他对哲学问题的关注。
总的来说,《民表圆同庵》的创作背景涉及到社会、个人和哲学等多个层面,这些背景因素共同影响了吕希纯的诗歌创作。
相关诗词
-
生姜门外山如染,山水娱人岁月长。
净社倾城同禊饮,法明阖郭共烧香。
-
吴翁肥遁逾七十,朮老芝荒手自锄。
惠我篇章成锦字,西邻得伴亦堪书。
-
听唱三更啰里论,白旁单桨水心村。
潮回再入家家浦,月上远当处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