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山赋蜡梅因成四首》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给人一种清新高雅、风格独特的感觉。诗名为“慕横枝”,横枝通常是旁支、不是主干的意象,而“慕”则表达出一种向往、倾慕的情感,因此诗名整体给人一种羡慕旁支、不羡主干的意思,透露出诗人对平凡、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倾慕。
从诗句内容来看,首句“取名慕横枝”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和情感倾向。第二句“要自同风格”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独特风格的追求和坚持,不愿随波逐流,趋炎附势。
第三句“虽微调鼎味”中,“鼎味”在古代指宰相的职位,相当于国家的最高权力。这里诗人用“微调鼎味”来形容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只是稍微调整一下权力的味道,并没有沉溺于其中。
最后一句“宛有金铉色”,“金铉”在古代是大臣上朝时所持的礼器,形似弓,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虽然不处宰相之位,但却有着像金铉一样高贵、崇高的品质。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对自己独特风格的坚持,以及对高贵品质的追求,给人一种清新高雅、婉约柔美的感觉。
|
创作背景
《张巨山赋蜡梅因成四首》是宋朝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组诗。从诗题可以看出,这组诗是刘子翚根据张巨山所赋的蜡梅诗而创作的和诗。和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常见形式,诗人通过和诗来表达对原诗的赞赏和理解,同时也展示自己的诗才。
对于这组诗的具体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记载有限,我们无法确知详细的情况。但是,可以从诗意中推测,刘子翚在欣赏张巨山的蜡梅诗后,受到了启发和感动,于是创作了这组和诗,来表达自己对蜡梅以及张巨山诗才的赞美之情。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根据诗歌内容和历史文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诗词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