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范智闻五月十四日夜赏月》

微风净郊原,暮色含清夏。
层巅月欲上,炯炯木叶罅。
丰姿一发亏,爽气千毫射。
流光不著地,黄抹溪西舍。
翩然释峤飞,云流鳞鳞化。
常恐螺髻青,失此骊珠挂。
奇观天所吝,老眼得屡借。
不嫌神太清,跣立高梧下。
故人肯留连,一笑偶良夜。
浊醪勿虚杯,庭缟醉可藉。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它描绘了一个清夏的傍晚,微风轻拂,暮色渐浓。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层巅的月亮冉冉升起,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亮了黑暗。诗人感到清爽的气息,流光溢彩,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接着,诗人以翩然飞舞的鹤和流云作比,形容自然景色的变幻莫测。他又担心青螺般的山峰会失去这颗明珠般的月亮,显示出他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诗人感慨这美丽的景色是天所吝啬的,但他老态的眼睛却多次欣赏到了这样的美景。他并不嫌弃神态太过清高,裸足站在高梧桐树下,沉醉在这美丽的夜晚。 最后,诗人邀请朋友留连忘返,一起分享这美好的夜晚。他们畅饮浊酒,醉倒在庭院的白绸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自然诗歌。
创作背景
《同范智闻五月十四日夜赏月》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一首诗。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丰富。然而,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测一些背景信息。 首先,从诗题《同范智闻五月十四日夜赏月》可以看出,这是刘子翚和范智闻在五月十四日的夜晚一起赏月时所作的诗。因此,这个特定的场景和活动可能是创作的直接触发点。 其次,宋代的诗歌常常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刘子翚的诗歌风格也倾向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抒发情感。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赏月时,被美景所触动,即兴创作而成。 总的来说,虽然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这首诗很可能是刘子翚在与朋友赏月时,被美景所感,即兴创作的一首作品。
诗词关键字: 爽气 丰姿 木叶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