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五首》
尊者策眉王不会,十方刹土古风清。 佛斋胜会亲曾预,不是寻堂粥饭僧。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佛教色彩的诗,描写了尊者策眉王的风貌和高洁的佛斋胜会。首句“尊者策眉王不会”,尊者是对佛教高僧的尊称,策眉王则是一位佛教尊者的名号,这句表现出尊者的威严和高尚品质。次句“十方刹土古风清”,十方指整个宇宙,刹土指佛教中的国土,古风清则表现出这片国土的清静古朴,这句诗营造出一种庄严神秘的氛围。末两句“佛斋胜会亲曾预,不是寻堂粥饭僧”,佛斋胜会指佛教中的斋戒法会,亲曾预则表现出诗人曾亲身参与,不是寻堂粥饭僧则强调诗人并非只是为了斋饭而来,而是真心实意地参与法会,修行佛法。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对佛教的虔诚和对尊者策眉王的崇敬之情。
|
创作背景
《颂古四十五首》是宋代诗僧释如珙创作的一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的诗歌传统有关。释如珙作为一位僧侣,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佛教的教义和思想,同时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他对生活、人性和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在宋代,佛教文化盛行,许多僧侣都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阐释。这些诗歌既具有文学价值,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颂古四十五首》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通过诗歌的形式来传达佛教的教义和思想。
同时,中国古代的诗歌传统也为释如珙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古代诗歌注重表现自然、人生和情感,这种传统在释如珙的诗歌中也得到了体现。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颂古四十五首》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的诗歌传统有关,是释如珙作为一位僧侣和诗人对生活、人性和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表达。
相关诗词
-
道泰时清才子贵,家肥国富小儿娇。
不因紫陌花开早,争见黄莺下柳条。
-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曾杀生,了无忌讳。
传言送语当风流,拈得口兮失却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