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收侍者》
人方不是面通红,此病流来自劫空。 拈出洞出三顿棒,慈明老汉得黄龙。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红耳赤,病痛缠身的形象,而这个病痛似乎来自某种劫难或空虚之感。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个人的病态,使人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无奈。
接着,诗人提到了“三顿棒”,这是一种修行方式,旨在帮助人们开悟。慈明老汉得黄龙,则是指他通过这种修行方式,最终获得了开悟和超脱。
整首诗意境深沉,寓意深远,表达了人生中的痛苦和修行之路的艰辛,同时也传递了一种通过修行获得解脱和希望的信息。
诗人的写作技巧高超,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意象,表达了人生的真谛和修行的意义,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和升华的境界。
|
创作背景
《示收侍者》是宋朝诗人释如珙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佛教禅宗的思想和修行实践有关。在禅宗中,师父常常通过诗歌、公案等形式给弟子启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悟道。这首诗就是释如珙写给他的侍者,也就是他的弟子的,旨在启示他如何修行和悟道。
具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禅宗公案,向侍者展示了修行的方法和境界。同时,也表达了禅师对侍者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能够精进修行,悟入佛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由于诗歌创作年代的久远和文献的缺失,可能无法确定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的佛教禅宗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自从相见白云间,离别尝多公聚难。
两度逢迎当汝水,数年隔阔是曹山。
客来濯足旁僧怪,病不烹茶侍者閒。
不是故人寻旧隐,只应终日闭禅关。
-
扇子分明都破了,盐官却又索犀牛。
须知侍者难开口,无可还他即便休。
-
天球卞璧为世瑞,遇贵则贱贱则贵。
形山之宝迥不同,赫然谁敢当头觑。
我笑庐山十八贤,莲漏声中门眼睡。
独有渊明解见机,瞥尔攒眉便归去。
上人亲自山中来,老我不必频频举。
铁牛耕破舌头皮,有口莫吸西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