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过竹田西堂无相庵房》

懒举话头嫌鼻祖,烧香那肯礼西方。
空房消尽闲心识,日往月来不见长。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沉静、内敛的生活状态,透露出淡淡的禅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句“懒举话头嫌鼻祖”展现了一种懒得言语,尽量避免繁琐交谈的态度,这既有一种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沉体验与感悟。 次句“烧香那肯礼西方”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烧香”和“礼西方”都是佛教仪式的一部分,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然尊崇佛教精神,但并不拘泥于形式,更注重内心的修行和领悟。 第三句“空房消尽闲心识”则营造出一个寂静、空旷的房间形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世俗烦恼的消散。这个“消尽”用得十分贴切,既表达了烦恼的消除,也暗含时间流逝之意。 尾句“日往月来不见长”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日月更迭,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而人的生命却不见增长,这里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出对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创作背景
**《过竹田西堂无相庵房》是宋朝诗人释如珙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他到访竹田西堂无相庵房的所见所感**^[1]^。 **其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走访这些清幽之处,寻求心灵上的宁静和启发**^[2]^。同时,也可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1]^。具体创作背景需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进行综合考量。
诗词关键字: 闲心 话头 鼻祖
相关诗词
  • 1
    [元]
    张侯襄阳人,深知襄阳乐。
    十年宦学怀襄阳,故托豪缣写山郭。
    老我不乐思蜀都,人言嵩阳好隐居。
    三十六峰常对面,水竹田庐还可图。
    欲往不能心懆懆,忽见新图被山恼。
    沙禽浦树俱可人,金涧石床为谁好?
    向来耆旧皆英雄,驾言从之道焉从?
    弄珠月冷识游女,沉剑潭深知卧龙。
    八月霜晴水清浅,闻道扁舟足回转。
    何时古寺傍檀溪?
    几处残碑在江岘?
    呼鹰台高秋草多,养鱼池中莲芡波。
    蜀嵩未必不如此,我今不游奈老何!
    张侯张侯早结屋,莫待史詹为君卜。
    要看陇上课儿耕,好在鱼梁白沙曲
  • 2
    [清]
    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
    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
    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
    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
  • 3
    [明]
    后会难期别未轻,莫辞行李滞江城。
    且留南国春山兴,共听西堂夜雨声。
    归路终知云外去,晴湖想见镜中行。
    为寻洞里幽栖处,还有峰头双鹤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