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颂七首》

魔作佛,坏烂虚空元有骨。
佛作魔,须弥顶上涌清波。
魔佛二边俱坐却,瘥病不假驴驼药。
作品赏析
这首诗“魔作佛,坏烂虚空元有骨。佛作魔,须弥顶上涌清波。”是在表达一种矛盾冲突中的哲学思考。诗中涉及到了魔、佛两个概念,是佛教中的两个重要元素。 “魔作佛”意味着在混乱和困难中,人们可能会看到真理和智慧的闪光,就像从坏烂虚空中显现出的骨骼。这里,“魔”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而“佛”则代表了人们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坚韧。 “坏烂虚空元有骨”表达了在困难和挑战中,人们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这里的“元有骨”可以理解为事物本质的存在,即真理和智慧的内在本质。 “佛作魔”则是在说,当佛的形象被塑造出来时,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束缚和限制,就像须弥山顶上的涌泉,看似平静,实则深不可测。这里,“佛”象征着慈悲和智慧,而“魔”则代表了这种智慧可能带来的束缚和限制。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在魔佛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人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哲学思考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示作用。 “瘥病不假驴驼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哲学思考的重要性。它意味着治疗疾病不需要借助驴或骆驼这样的动物来驮载药物,而是需要人们自身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和治疗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魔、佛两个概念的对比,表达了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人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自身的智慧去治疗生活中的疾病。这种哲学思考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创作背景
**《偈颂七首》是宋朝诗人释师一所作的一组诗歌,创作背景与佛教教义、修行体验及其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有关**。宋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许多僧侣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修行体悟和对佛法的理解。释师一的《偈颂七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这些诗歌可能旨在传达佛教的教义、修行的方法以及人生的哲理等。
诗词关键字: 清波
相关诗词
  • 1
    [宋]
    阴极而阳生,力穷而位转。
    苍龙退骨而骧,玄豹披雾而变。
    要将三世佛髑髅,穿作数珠子一穿。
    莫道明头暗头,真个日面月面。
    直饶你斗满秤平,也输我卖贵买贱。
    槃里明珠,不拨自转。
  • 2
    [宋]
    妙存湛湛不为无,真照灵灵不为有。
    更向其间退步看,白云断处青山瘦。
  • 3
    [宋]
    心心相印,叶叶联芳,自己光明不覆藏。
    刹刹尘尘如是说,广长舌相解敷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