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日闻莺》
正愁春去对春风,忽听莺啼碧树丛。 无数飞花向帘幕,将愁尽入一声中。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情感。
首句“正愁春去对春风”,诗人直接表达了春去无回的愁绪,春天已经过去了,再也无法与春风相伴。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春风”代指春天的所有美好事物,同时也带有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忽听莺啼碧树丛”,诗人突然听到黄莺在碧绿的树丛中歌唱,这是一个鲜活的春天的象征,给人以生机和希望。但是,这个景象却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愁绪,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感到更加伤感。
第三句“无数飞花向帘幕”,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无数的花儿在帘幕前飞舞,这是春天最生动的写照。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却无法消除诗人的愁绪,反而将愁绪融入其中,更加凸显了诗人的愁绪。
最后一句“将愁尽入一声中”,这句诗将诗人的愁绪推向了高潮。诗人将愁绪融入了黄莺的歌声中,这一声啼鸣仿佛将诗人的愁绪全部释放出来,让人感到无比的悲伤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情感。诗人运用了借代、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了诗人的愁绪,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
创作背景
《春尽日闻莺》是明代文人孙七政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春天结束时的景象、莺鸟的鸣声,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考。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参考孙七政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相关文献,目前我暂时无法提供更详细的背景信息。不过,可以通过对诗歌本身的分析,来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相关诗词
-
楚女腰肢越女腮,粉圆双蕊髻中开。
朱弦曲怨愁春尽,渌酒杯寒记夜来。
新掷果,旧分钗,冶游音信隔章台。
花间锦字空频寄,月底金鞍竟未回。
-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