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众乐亭二首》

贤侯新葺水云乡,虚阁峥嵘绿渺茫。
波面长桥步明月,人家疏影带残阳。
风中白鸟侵烟去,雨后红蕖拥袖香。
从此郡图添故事,岁时遗爱似甘棠。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一位“贤侯”的新居时所写,描绘了新居水云乡的美景,并表达了对此地美景的赞美和对主人新建居所的赞美之情。 首联“贤侯新葺水云乡,虚阁峥嵘绿渺茫。”诗人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新居所在地的环境:一片水云乡,贤侯新葺之,虚阁耸立,碧波荡漾。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水乡画面。其中,“水云乡”点明地点,“新葺”说明主人之贤,“虚阁峥嵘”则描绘出阁楼的空灵和峻峭。 颔联“波面长桥步明月,人家疏影带残阳。”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新居所在地的美丽。波面如镜,长桥映照在明月之中;人家稀疏,影子在夕阳中摇曳。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新居所处之地的美好。 颈联“风中白鸟侵烟去,雨后红蕖拥袖香。”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新居所处之地的小动物和植物的生动景象。风中白鸟悠然自得,雨后红蕖香气四溢。这两句不仅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象,还通过“侵烟去”和“拥袖香”这两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喜爱之情。 尾联“从此郡图添故事,岁时遗爱似甘棠。”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主人新建居所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主人新建居所,使得此地增添了更多的故事和传说,同时也使得这片土地上的居民更加感到主人的恩情和爱意。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新居所在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主人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结构紧凑,通过简练的笔墨描绘出新居所在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很抱歉,暂时不清楚宋朝诗人吴中复创作《众乐亭二首》这首诗的具体背景,但是,可以尝试从一些常见的创作背景角度进行推测。 首先,可以考虑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吴中复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经历着人生的某种转变或者感悟,或者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产生了表达的欲望。 其次,可以从社会历史背景角度考虑。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风气浓厚。吴中复作为当时的诗人,很可能受到了时代氛围的影响,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还可以考虑诗歌的主题和意象。从诗歌的标题《众乐亭二首》来看,可能与“乐”的主题有关,表达了诗人对快乐、幸福生活的向往或者对人生苦乐的思考。 以上只是对一些可能的创作背景进行推测,具体的情况还需要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诗歌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诗词关键字: 白鸟 残阳 明月
相关诗词
  • 1
    [宋]
    闻道东阳水乐亭,一经坡句万年声。
    我来石洞得飞瀑,谁赋新诗留美名。
    平地有雷鸣不断,半天无雨势如倾。
    欲知山水醉翁意,且请主人迟酒行。
  • 2
    [宋]
    天地秘绝景,雅属幽人居。
    卜筑俯清流,旷然心目舒。
    岂惟水澄碧,山色佳有余。
    凉风左右来,竹柏相扶疏。
    亭中何所有,缥囊万卷书。
    亭外何所有,青蒲映红蕖。
    客来何所为,高论唐虞初。
    文字共发越,琴槊一以娱。
    冬寒饱霜蟹,秋思多鲈鱼。
    良田自种秫,酒瓮春浮蛆。
    无事时痛饮,有时还荷锄。
    试问田家乐,田家此乐无。
  • 3
    [宋]
    重寻佳景冠南州,天与邦人作胜游。
    百尺台成偏得月,四时花放不知秋。
    当轩叠嶂高还下,傍槛长溪咽复流。
    只道使君能共乐,有谁能会使君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