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读书》

窜身丹厓下,灭迹浮云端。
余事既不闲,冥心以游观。
读书南山日,秋气浩漫漫。
悲商扣庭柯,四座鸣风湍。
已与清景晤,乐哉此盘桓。
餐和遗糟粕,饮胜入肺肝。
隐几俄万古,其人梦交欢。
携手逍遥墟,乾坤欻高寒。
顾谓尘世子,斯道自平宽。
胡为在荆棘,方寸生波澜。
向无问津者,悲尔后来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豪迈气概和洒脱情感的诗。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窜身丹厓下,灭迹浮云端。”这两句写诗人隐居之地,如同遁迹于云端般幽静神秘。“窜身”一词形象地描绘出隐居环境的偏僻和不易到达,“丹厓”则点明这是在山崖的红色岩壁之处。 2. “余事既不闲,冥心以游观。”在忙碌的尘世生活中,诗人找到了自己的隐居之所,在这里他可以放空心灵,自由自在地游观山川美景。这里的“余事”指的是除了隐居之外的其他事物,诗人已经无所牵挂,因此可以全心投入到隐居生活之中。 3. “读书南山日,秋气浩漫漫。”在隐居之地,诗人每天读书,享受着秋天的浩渺之气。这里的“南山”可能是指诗人隐居的所在之地,也可能象征着高洁、崇高之意。“秋气浩漫漫”则描绘出秋天的氛围,天气凉爽,空气清新。 4. “悲商扣庭柯,四座鸣风湍。”商音悲凉哀怨,在此描述秋天的萧瑟气氛再恰当不过。诗人通过敲击庭前的树枝来表达这种悲凉的情绪,周围的风声也仿佛在呼应这种情绪。 5. “已与清景晤,乐哉此盘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清景的交融,他在这里的生活是快乐的,他乐于盘桓在这里。 6. “餐和遗糟粕,饮胜入肺肝。”这两句写诗人对自然的吸收和接纳,他从自然中汲取精华,将其消化吸收,这是诗人与自然的交融和一体。 7. “隐几俄万古,其人梦交欢。”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隐居之地与古人的心灵交融。“几”是古代放置坐具的家具,这里代指桌子。“俄万古”表示时间上的跨越,隐含着诗人与古人短暂接触却如同经过了漫长的岁月。 8. “携手逍遥墟,乾坤欻高寒。”这里表达了诗人与隐士一同逍遥于尘世之外,与天地高寒相伴的豪情。“墟”指的是自然之所,而非尘世之所。“乾坤欻高寒”则描绘出天地间的清寒之气。 9. “顾谓尘世子,斯道自平宽。”最后,诗人回头对尘世的人们说,他所走的这条道路是平和宽广的。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看法,他认为隐居之道是平和宽广的。 10. “胡为在荆棘,方寸生波澜。”然而,为什么人们要在尘世中挣扎呢?诗人的内心波澜四起,他对此感到困惑。这里的“荆棘”象征着尘世的艰难和困苦,“方寸生波澜”则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11. “向无问津者,悲尔后来难。”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后来者的悲叹。如果有人能早些向内求索,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就不会有后来的艰难和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困惑与悲叹。诗人的内心充满豪情和洒脱,同时又对尘世充满同情和理解。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读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马治的经历有关。马治是一位明代文人,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一种读书沉思的状态,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和困扰有所感悟。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于读书、思考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于名利之外的境界。这首诗可以看作是马治对于读书生活的赞美和自我抒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独立思考和追求。
诗词关键字: 问津者 灭迹 盘桓
相关诗词
  • 1
    [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2
    [元]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 3
    [唐]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