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望颐山》

斜日水南行,苍然云景清。
远山时在望,仙洞故知名。
枫叶凝秋色,藤花落晚晴。
西阳亭不见,惆怅翳榛荆。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的画卷,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斜日水南行”,以斜阳和流水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稍带忧郁的秋日景象,既点明了时间(夕阳西下)和地点(水边),又渲染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次句“苍然云景清”,则进一步描绘了天空的景象,云海苍茫,景色清幽,给人一种高远、清新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 颔联“远山时在望,仙洞故知名”,远山时隐时现,仙洞知名,给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感觉,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枫叶凝秋色,藤花落晚晴”,通过对枫叶和藤花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色彩和气氛。枫叶凝聚了秋色,藤花在晚晴中落下,这些细节描绘生动,使人仿佛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尾联“西阳亭不见,惆怅翳榛荆”,诗人以“西阳亭不见”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而“惆怅翳榛荆”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不确定。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诗歌的魅力。
创作背景
《望颐山》是明朝马治所作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不过,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明朝时期,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情感抒发。马治作为明朝文人,可能在一次游览颐山时,被颐山的美景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他通过诗歌的形式,描绘了颐山的秀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慨和赞美。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猜测,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更多史料和文献。
诗词关键字: 晚晴 南行 在望
相关诗词
  • 1
    [元]
    曾着颐山屐,穿云古洞归。
    松浮仙峤日,花落女萝衣。
    翠壑晴蜺饮,丹房玉燕飞。
    烟尘此时路,长望一歔欷。
  • 2
    [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
  • 3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