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曲》
寒夜夜政长,愁人背灯立。 惊风摇竹树,栖鸟堕复集。 山空接响多,室静虚白入。 怊怅不成眠,残钟晓边急。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寒冷的夜晚,诗人孤独背灯而立,沉浸在深深的忧郁之中。寒风摇曳着竹树,惊扰了栖息的鸟儿,它们或飞或落,一片混乱。空旷的山野回声阵阵,寂静的室内一片虚无。诗人无法入睡,惆怅不已,直到残钟敲响,宣告着黎明的来临。
在此诗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寒夜、愁人、惊风、竹树、栖鸟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同时,诗人通过描绘空旷的山野和寂静的室内,反衬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此外,诗人的情感也表达得淋漓尽致。惆怅、忧郁的情绪贯穿整首诗,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残钟的敲响,不仅宣告着黎明的来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终于熬到了尽头,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并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创作背景
朱涣的《寒夜曲》是一首描绘寒夜景象和人心情感的诗。创作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自然环境:诗人在寒冷的夜晚,感受到寒风摇曳竹树,栖鸟惊扰复又集结,山空回响多,室内寂静,月光洒落。这些自然景象可能成为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
2. 人心情感:诗人在这个寒夜中,心情惆怅,无法入眠,听着残钟的声音在黎明前越来越急促。这种孤独、寂寞、忧虑的情感状态也可能成为了创作的动机。
综合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寒冷的夜晚,感受到自然与人心的情感交融,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初月照回廊,鸣榼出洞房。
竹清残暑气,荷泛小池香。
雪腕宫罗润,云鬟夜玉凉。
庭前有梧叶,早晚落银床。
-
石榴酒,葡萄浆。
兰桂芳,茱萸香。
愿君驻金鞍,暂此共年芳。
愿君解罗襦,一醉同匡床。
文君正新寡,结念在歌倡。
昨宵绮帐迎韩寿,今朝罗袖引潘郎。
莫吹羌笛惊邻里,不用琵琶喧洞房。
且歌新夜曲,莫弄楚明光。
此曲怨且艳,哀音断人肠。
-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