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满庭芳·静室颐神》

静室颐神,宁心默运,内观一点真阳。
洞虚豁朗,焕焕透明堂。
照见虚空法界,先天地、独立无双。
三光秀,圆明实相,浩劫应时长。
回头谁问己,眼前顼著,不用思量。
自然契道,物我两俱忘。
唯有清风皓月,通神化、无极之光。
升玄路,混元一*,拍塞遍诸方。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内敛的精神状态,表达了对于内在世界的探索和对于宇宙的认知。通过对于“静室颐神”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宁静、沉思的氛围,通过内观、冥想的方式,寻找内心的真阳,即真实的自我、灵魂的核心。 “洞虚豁朗,焕焕透明堂”描绘了达到静心状态后,内心世界的明朗、清亮,这种精神状态具有照亮虚空法界的力量,显示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独立无双的境界。 “三光秀,圆明实相,浩劫应时长”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精神状态的美丽和圆满,三光即日月星,圆明即无所不照,实相即真实的相貌。这种精神状态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内修冥想后自然达到的,具有一种超越时间的稳定性。 “回头谁问己,眼前顼著,不用思量”表达了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自我与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不再需要思考和分辨,只需要顺其自然,与大道同行。 “自然契道,物我两俱忘”表达了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自然与自我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唯有清风皓月,通神化、无极之光”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精神状态的纯净和美好,只有清风皓月这样的自然之景才能与之相通,展现出无极的光芒。 “升玄路,混元一*,拍塞遍诸方”表达了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自我升华到了玄妙的境界,与混元一体,无处不在,遍布各方。 整首诗通过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描绘,表达了对于内在世界的重视和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宁静、圆满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满庭芳·静室颐神》是**元**朝诗人**侯善渊**的一首佳作。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侯善渊本人是一位道士,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带有浓厚的道教思想,这首诗也可能是在他修行静坐、悟道的过程中所写。 2. 从诗题《静室颐神》来看,这首诗可能是侯善渊在静室修行,专心致志于养神悟道之时的创作。静室修行是道教中一种常见的修行方式,通过静坐冥想,可以达到内心的清静,从而与神灵相通。 3. 诗中的内容也可能反映了侯善渊对于人生、宇宙的一些感悟和理解,这些感悟可能源于他对道教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侯善渊的修行生活、道教思想以及他对人生宇宙的感悟都有密切关系。
诗词关键字: 宁心 明堂 照见
相关诗词
  • 1
    [元]
    蓬头垢面,秘奥埋名。
    颐神养气忘形。
    并没纤尘挂染,意静心明。
    逍遥自然快乐,握玄机、修进长生。
    清闲处,管胜如火院,苦海冤坑。
    卧月眠云弄斗,调龙虎,婴娇女姹堪凭。
    斡运飞金走玉,杳杳冥冥。
    灵光一点来往,现元初、妙相身轻。
    乘鸾凤,指蓬瀛路上前行。
  • 2
    [元]
    心*真香,神排妙供,满空遥送丹方。
    收藏灵宝,嘉瑞自呈祥。
    一点穿联浩动,两仪内、反复阴阳。
    全真乐,团团性月,光散满空香。
    搜详玄妙理,根源无漏,道德芬芳。
    聚神砂玉液,无致倾亡。
    结果真仙妙道,超三界、无极清凉。
    全家悟,颐神养浩,皆得到蓬庄。
  • 3
    [宋]
    乡关交复亲,把酒且逡巡。
    共上青云路,相看白发人。
    有为须报国,无事即颐神。
    故素几云在,风音莫厌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