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宣州太守韵》
双旌迎晓指林庐,五马逢辰政得舆。 西掖旧裁天子诏,名山今睹帝王书。 胸中霁朋何明甚,笔底清风更穆如。 衮职还须补天手,徵黄那复更踌躇。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给人一种庄重、雅致的感觉,充满了对政务、书香、胸怀、文笔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命、职责和未来的深思。
首联“双旌迎晓指林庐,五马逢辰政得舆。”描绘了一幅庄严而又美丽的画面,双旌在晨光中指向林庐,五马在良辰时刻驾驭政舆。这一联既展示了诗人的高雅情趣,又暗示了政务的庄重。
颔联“西掖旧裁天子诏,名山今睹帝王书。”诗人以旧裁天子诏书与今睹帝王书法作对比,表现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对现世的赞美。
颈联“胸中霁朋何明甚,笔底清风更穆如。”通过对胸怀和文笔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明亮如晴空,文笔清晰如清风。这一联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才华横溢。
尾联“衮职还须补天手,徵黄那复更踌躇。”诗人以天命所归,职责所在,表达了自己将不遗余力,尽职尽责的决心。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人文、内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政务、文化、天命的思考和追求。
|
创作背景
《次宣州太守韵》是宋朝诗人林宗放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时代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作为当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同时,宋朝也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战乱和政权更迭使得许多诗人通过诗词来表达对时代的不满和忧虑。
2. 地理环境:宣州位于江南地区,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诗人可能在这里游览或生活过一段时间,对当地的山水风景和人情风俗有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3. 人际交往: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与宣州太守有交往或接触,对太守的为人或政绩有一定的了解和赞赏,因此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态度。
综上所述,《次宣州太守韵》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有关,具体背景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历史资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关诗词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
定襄诸小儿,争讼纷城市。
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
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
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
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
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
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
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