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赋应斋卷后》

软红尘里独君醒,拂袖归来醉六经。
白雪阳春真寡和,高山流水要人听。
平生艺圃头将白,依旧昭亭眼最青。
莫问培见恣鹏运,只须隐几送鸿冥。
作品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独醒于红尘纷扰之外,沉醉于六经之道的生活状态。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清新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艺术人生的热爱。 以下是对具体诗句的赏析: 首联“软红尘里独君醒,拂袖归来醉六经。”描绘了诗人在纷扰的世界中独自保持清醒,离开纷扰的世界后,沉醉于六经之中。这里的“软红尘”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喧嚣,“独君醒”则表现了诗人的独立清醒。而“拂袖归来醉六经”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和对学问的热爱。 颔联“白雪阳春真寡和,高山流水要人听。”运用了典故,通过“白雪阳春”和“高山流水”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期待知音的心情。 颈联“平生艺圃头将白,依旧昭亭眼最青。”通过对“艺圃”和“昭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人生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莫问培风恣鹏运,只须隐几送鸿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需过问外界的纷扰,只需隐几静观,让鸿雁飞向远方。这里的“培风恣鹏运”象征着外界的纷争和纷扰,“隐几送鸿冥”则表现了诗人的淡泊和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沉醉于艺术人生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清新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期待。
创作背景
《赋应斋卷后》是宋朝诗人林宗放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时代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诗词作为当时的主要文学表现形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宋朝也是一个政治变动频繁,社会矛盾复杂的时代,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影响。 2. 个人背景:林宗放作为诗人,他的个人经历、情感、思想等都会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他的诗歌可能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3. 诗歌主题:《赋应斋卷后》这个题目本身可能包含了一些创作的背景信息。这可能是一首描写应斋卷轴的诗,应斋可能是诗人的书房或工作场所,卷后则可能表示诗人在阅读或创作卷轴后的感想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诗人个人背景以及诗歌主题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由于历史资料的限制,我们无法得知更多的创作背景信息,只能通过诗歌本身来进行一些推测和理解。
诗词关键字: 六经 拂袖 要人
相关诗词
  • 1
    [宋]
    新秋气肃。
    此日仙翁曾诞育。
    禀赋应遍。
    绿朱颜似少年。
    阶庭兰玉。
    行见儿孙俱曳绿。
    更祝遐龄。
    愿比庄椿过八千。
  • 2
    [唐]
    暖律变寒光,东君景渐长。
    我悲游海峤,君说住柴桑。
    雪色随高岳,冰声陷古塘。
    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酒市多逋客,渔家足夜航。
    匡庐云傍屋,彭蠡浪冲床。
    绿摆杨枝嫩,红挑菜甲香。
    凤凰城已尽,鹦鹉赋应狂。
    伫见龙辞沼,宁忧雁失行。
    不应双剑气,长在斗牛傍。
  • 3
    [隋]
    副君睿赏遒。
    清夜北园游。
    下笔成三赋。
    传觞对九秋。
    飞文绮縠采。
    落纸波涛流。
    树密寒蝉响。
    檐暗雀声愁。
    绿溆明层殿。
    青山照近楼。
    此时盛礼物。
    顾省良若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