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嘲聂崇义》

近贵全为聩,攀龙即是聋。
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颇具哲理性和讽刺意味的诗。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即近贵攀龙的人往往是聋的,虽然他们有三个耳朵,但却不能真正听到真相。 首句“近贵全为聩”直接点明了主题,指出那些接近权贵的人往往变得愚蠢。这里的“聩”字用得非常贴切,既暗示了耳聋,也隐喻了心智的蒙蔽。 次句“攀龙即是聋”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主题。在这里,“攀龙”是指追求权贵、攀附权势的行为。诗人通过“攀龙”与“聋”的并列,形象地揭示了追求权贵往往会导致真理的丧失。 最后两句“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三个耳”的形象比喻,强调了即使有足够的听觉器官,如果不具备清醒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仍然无法真正听到真相,无法成为真正聪明的人。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揭示了权贵对人性的腐蚀和对真理的遮蔽,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创作背景
郭忠恕的《嘲聂崇义》的创作背景与聂崇义的为人和处事有关。聂崇义是五代末宋初的著名画家,擅长画人物、鞍马、花鸟,尤其精于画龙。他曾经在后汉时期担任过官职,入宋后也受到了宋太祖的重用。然而,他可能因为地位的提升而变得傲慢自大,不再像以前那样聪明和敏锐,这也引发了郭忠恕的不满和嘲笑。 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忠恕创作了《嘲聂崇义》这首诗,通过讽刺和嘲笑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聂崇义为人处事的不满和批评。诗中“近贵全为聩,攀龙即是聋”两句,意在讽刺聂崇义因为地位提升而变得愚蠢和聋哑,不再具备聪明和敏锐的能力。
诗词关键字: 三个
相关诗词
  • 1
    [明]
    六月门前暑似炊,殿堂深处未曾知。
    晚凉浴罢思归去,更为松风伫少时。
  • 2
    [宋]
    通经应童科,诗书尤所长。
    生儿有如此,族党真有光。
    五车举舌端,观者绕回廊。
    崭新露头角,志气何坚刚。
    七岁古所难,一目书五行。
    毋乃天帝孙,为织云锦裳。
    自觉我形秽,明珠在我傍。
    麟经穷终始,猿臂射艺场。
    覆诵公堂上,时维十月阳。
    同僚发嗟叹,喜子同举觞。
    我非韩昌黎,附绪寻茫茫。
    犹拟作一序,如送童子张。
    读书宜闭门,不迎亦不将。
    六经漱芳润,闇然名日彰。
    上书愿鬻汉,负鼎期干汤。
    幼学欲壮行,少年非所当。

  • 3
    [唐]
    翻了西天偈,烧余梵宇香。
    撚眉愁俗客,支颊背残阳。
    --段成式洲号惟思沃,山名只记匡。
    辨中摧世智,定里破魔强。
    --张希复许睿禅心彻,汤休诗思长。
    朗吟疏磬断,久语贯珠妨。
    --段成式乘兴书芭叶,闲来入豆房。
    漫题存古壁,怪画匝长廊。
    --张希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