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薜山三首》
云鹫峰头一万杉,覆盂山下木参天。 当年曾识祖师面,溜雨鸣雨三百年。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云鹫峰与覆盂山之间的壮观景色,以杉树和参天大树为特色。诗人提起“当年曾识祖师面”,给人一种历史悠远、文化传承的感觉。“溜雨鸣雨三百年”一句,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整首诗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壮丽,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
创作背景
《游黄薜山三首》是宋朝诗人倪思创作的一组诗,其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风光的启发:倪思可能被黄薜山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山上的景色、植物、动物等都可能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2. 人生的感悟:诗歌往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倪思在游览黄薜山的过程中,可能对人生、命运、自然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体悟,从而借助诗歌表达出来。
3. 社会背景的影响:倪思生活在宋朝,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局势不稳。这样的社会背景也可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出一些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综上所述,《游黄薜山三首》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自然风光、人生感悟以及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关诗词
-
我生暇日本无多,为爱名山作此游。
凿石悬崖恰容足,攀登绝顶尽开怀。
苍茫天壤四望阔,绰约奇峰一眼收。
珍重大家健腰脚,终南华岳未全过。
-
久闻人说黄山好,今日欣登始信峰。
列嶂有心争峻秀,古松无语兀龙钟。
置身霄汉星辰近,俯首尘寰烟雾封。
到此方知是云海,下藏幽壑几千重。
-
我曾三次上匡庐,如此奇观到处无。
初试汤泉水刚热,又看黄海雪平铺。
草埋幽经人少过,风送深岭有鸟啄。
犹恨未能登绝顶,莲花峰外数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