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感寺东轩》
水花风叶暮萧然,霭霭云山带暝烟。 伫立东轩未能去,更看明月涌晴天。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时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首句“水花风叶暮萧然”描绘了傍晚时分,水花飞溅,风叶萧瑟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稍带忧郁的感觉。第二句“霭霭云山带暝烟”进一步描绘了云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暝烟升腾的景象,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空间感。
第三句“伫立东轩未能去”通过描述诗人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沉醉和留恋。最后一句“更看明月涌晴天”将视线转向了明月,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明月涌晴天,照亮了整个世界,也照亮了诗人的内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傍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深远。诗的语言流畅自然,意象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
创作背景
《慈感寺东轩》是宋朝诗人倪思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不过,一般来说,诗歌的创作背景通常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心境有关。因此,要了解《慈感寺东轩》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从倪思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慈感寺东轩这个特定环境的感受入手。
倪思是宋朝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慈感寺东轩可能是他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他在这个场景中感受到了某种触动,于是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上内容仅为一种推测,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诗歌解析或文学史资料。
相关诗词
-
白露淹庭树。
秋风吹罗衣。
忠信主不合。
辞意将诉谁。
独坐东轩下。
鸡鸣夜已晞。
总驾命宾仆。
遵路起旋归。
天命谁能见。
人踪信可疑。
-
涧蒲上九节,不受尘土姿。
清泉自澡洁,白石相因依。
种蕉水中央,佳处略似之。
谁能后雕赏,惟有岁寒知。
-
一堂既虚閒,一室可息偃。
松篁度风清,窗户去日远。
幽禅过亭午,凉气生薄晚。
阃内即妻孥,更深遂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