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洞霄》

昨日始骑驴,今朝共跨鱼。
一官尘坎璮,三迳木扶疎。
童返还知白,身轻继寝虚。
道传传便得,元乏枕中书。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活的转变,从骑驴到跨鱼,从尘世的繁琐到自然的清静。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联“昨日始骑驴,今朝共跨鱼”,以骑驴和跨鱼的形象对比,表现了生活的变化无常。这也暗喻了人生中的起伏不定,昨日可能还处在一种境遇中,今朝就可能发生了改变。 颔联“一官尘坎璮,三迳木扶疎”,诗人通过描绘官场的尘嚣和自然的清静,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两种状态。这里的“尘坎璮”形象地表现了官场的繁忙和喧嚣,而“木扶疎”则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和恬淡。 颈联“童返还知白,身轻继寝虚”,通过描绘儿童的纯真和身体的轻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这里的“知白”可以理解为明白事理,意味着儿童虽然纯真,但并非无知。而“身轻”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洒脱和超脱。 尾联“道传传便得,元乏枕中书”,诗人通过对于道传的理解,表达了对于生活的领悟。这里的“道传”可以理解为生活的道理或者人生的真谛,而“枕中书”则代表了理论知识。诗人认为,生活的道理并非只存在于书本之中,而是要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领悟。 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内涵和韵味。
创作背景
**赵汝谠的《游洞霄》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游览洞霄宫的经历有关**。洞霄宫是道教圣地,位于浙江余杭的大涤山中。赵汝谠在游览此地时,被自然景色所震撼,同时感受到了浓郁的道教氛围,因此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所得,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才能确定。
诗词关键字: 返还
相关诗词
  • 1
    [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 2
    [宋]
    积藓青逾一寸痕,山灵守护几千春。
    长藤横系岩边木,何日重来挂葛巾。
  • 3
    [宋]
    乱山倚伏龙蛇蟠,苍藤古木门径寒。
    蕊宫潭潭列万础,碧楼朱户参云端。
    吾闻上界足官府,谪下名山作仙侣。
    我来寻仙访泉石,落日浮云随杖屦。
    道士邓君吾故人,汲泉煮茗慰酸辛。
    笑谈未厌樵柯烂,回首人间五百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