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朱文公唐石坟庵》

云谷高风挽不留,尚余书泽贲松楸。
山瞻泰华岩岩耸,水接濂伊混混流。
千古为渠开日月,百年知我有春秋。
自怜晚学无仙骨,空把遗编记话头。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庄重、雅致的感觉,充满了对自然、历史和学问的敬仰。诗人以高超的技巧描绘了山谷、松树、泰山、华山、水流等自然景色,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的缅怀。同时,诗人也展示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诗的首联“云谷高风挽不留,尚余书泽贲松楸。”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谷和强劲的风,表达了自然的壮丽和伟大。而“尚余书泽贲松楸”则展示了诗人对学问的崇尚,以及对历史的传承。 颔联“山瞻泰华岩岩耸,水接濂伊混混流。”描绘了泰山和华山的高耸入云,以及水流的混混涌动,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颈联“千古为渠开日月,百年知我有春秋。”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生命的感慨。诗人通过“千古”和“百年”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自己的期许。 尾联“自怜晚学无仙骨,空把遗编记话头。”则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自己的期许。诗人自称“晚学”,表达了对学问的谦逊和追求。而“空把遗编记话头”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传承和对自己的鞭策。 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学问的敬仰和追求,也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学问。
创作背景
《题朱文公唐石坟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的学术思想和宋代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郑宅在题诗中提到了“唐石坟庵”,可能是指朱熹的学说如同坚固的唐石,经历了时间的磨砺和风雨的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被后世尊崇。 此外,这首诗也可能与郑宅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有关。他可能在游览唐石坟庵时,被朱熹的学说和精神所感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由于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经历、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郑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等相关信息。
诗词关键字: 话头 混混 不留
相关诗词
  • 1
    [明]
    绿阴驰道绕隋宫,拂雨撩烟送晚风。
    万树千条都折尽,不堪回首画桥东。
  • 2
    [宋]
    清晨出西郊,危径甃滑石。
    徐登九日山,眼观天地窄。
    沧溟渺无涯,云林森削壁。
    徙倚极遐观,感今怀往昔。
    而我遂幽寻,尘事忽如失。
    颀然隐君子,未审果何得。
    磨崖古题名,半含苍藓碧。
    日夕促归鞍,青山云乱白。
  • 3
    [明]
    钟阜龙蟠赤帝庭,更从北斗借文星。
    燕台仙侣怜双管,白下诸生有六经。
    璧水细通玄武曲,讲堂朝对孝陵青。
    请看松柏参天处,翠辇当年竟日停。
郑宅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