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讯憨公海印寺》
种得霜秔弟子舂,掌中山雀钵中龙。 诸方衲子归香积,可奈斋时一片钟。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收后,僧人种植的水稻丰收,弟子们忙碌着春米的场景。同时,山中捕获的鸟雀和鱼被烹饪得香气四溢,吸引了各方的僧人来共享美食。然而,斋时的钟声却打破了这热闹的氛围,让人感叹时光流逝,修行不易。
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僧人的修行艰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僧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信仰。同时,诗人也借助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修行的坚持。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掌中山雀钵中龙”一句,既描绘了美食的诱人形象,又暗喻了僧人们修行中遇到的种种困境。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修行感慨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僧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信仰。
|
创作背景
《寄讯憨公海印寺》是明朝诗人邢侗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明朝的文化环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人雅士之间常常通过诗歌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
2. 佛教的影响:明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雅士与僧侣交往密切,互相交流佛法、哲理等。
3. 寄讯的社交方式:在古代,诗人们常常通过书信的方式与朋友交流,寄讯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邢侗的这首诗就是在寄给憨公的书信中创作的。
综上所述,《寄讯憨公海印寺》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明朝的文化环境、佛教的影响以及寄讯的社交方式。
相关诗词
-
新年乘兴看春风,来过垂虹东复东。
谁有工夫寒夜底,独寻水月五湖中。
今宵顿觉乾坤大,下笔惟愁造化穷。
太白青山谢公海,可怜一笑偶然同。
-
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寿。
化为狂道士,山谷恣腾蹂。
误入华阳洞,窃饮茆君酒。
君命囚岩间,岩石为械杻。
松根络其足,藤蔓缚其肘。
苍苔眯其目,丛棘哽其口。
三年化为石,坚瘦敌琼玖。
无复号云声,空余舞杯手。
樵夫见之笑,抱卖易升斗。
杨公海中仙,世俗那得友。
海边逢姑射,一笑微俯首。
胡不载之归,用此顽且丑。
求诗纪其异,本未得细剖。
吾言岂妄云,得之亡是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