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孙赋冰箸》
雪堆屋背已崔巍,沟瓦垂冰冻不摧。 乳石骈罗疑在谷,遗簪璀璨俨成堆。 沍寒侵被怜衰老,咀嚼鸣牙忆尚孩。 自是中原验时令,江南春候亦难裁。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冰雪覆盖下的房屋、沟瓦、乳石和遗簪等景物的美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寒冷天气的感受,以及对衰老和回忆的思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首联“雪堆屋背已崔巍,沟瓦垂冰冻不摧”描绘了房屋背后高耸的雪堆和沟瓦上垂挂的冰凌,展现了冬季的严寒景象。颔联“乳石骈罗疑在谷,遗簪璀璨俨成堆”则用比喻的手法,将乳石比作并排罗列的谷物,将遗簪比作璀璨的宝石堆,形象地描绘了冰雪覆盖下的自然景物。
颈联“沍寒侵被怜衰老,咀嚼鸣牙忆尚孩”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感受,同时也感慨自己的衰老,回忆起年轻时的情景。尾联“自是中原验时令,江南春候亦难裁”则指出虽然江南的春季时序难以判定,但是中原地区的时令还是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来确定的。
整首诗通过对冬季雪景的描绘和对自身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时序和自然规律的思索。
|
创作背景
《同诸孙赋冰箸》是宋朝诗人苏简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季节、自然景象以及家庭生活有关。通过诗的标题和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出以下几点背景信息:
1. 季节与环境:诗题中的“冰箸”指的是冰柱,这暗示了诗歌描绘的是冬季的场景,特别是当冰雪积聚在屋檐下,形成的长条冰柱。因此,创作背景之一是冬季寒冷的天气。
2. 家庭生活:标题中的“同诸孙”意味着诗人与孙子们一同观赏或玩耍,这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温馨场景。诗人可能与家人在屋内取暖,同时欣赏窗外的冰柱,这种场景成为了诗的创作灵感。
3. 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人通过对冰箸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这种自然景象可能触发了诗人的情感与想象,从而产生了创作的欲望。
综上所述,《同诸孙赋冰箸》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冬季寒冷的天气、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相关诗词
-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
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
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
仆人理车骑,西出金光逵。
苍苍白帝郊,我将游灵池。
太阴连晦朔,雨与天根违。
凄风披田原,横污益山陂。
农畯尽颠沛,顾望稼穑悲。
皇灵恻群甿,神政张天维。
坤纪戮屏翳,元纲扶逶迤。
回塘清沧流,大曜悬金晖。
秋色浮浑沌,清光随涟漪。
豫章尽莓苔,柳杞成枯枝。
骤闻汉天子,征彼西南夷。
伐棘开洪渊,秉旄训我师。
震云灵鼍鼓,照水蛟龙旂。
锐士千万人,猛气如熊罴。
刑罚一以正,干戈自有仪。
坐作河汉倾,进退楼船飞。
羽发鸿雁落,桧动芙蓉披。
峨峨三云宫,肃肃振旅归。
恶德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