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
古干横斜意自奇,半开半蕊亦相宜。 寒时悔不前村觅,知是溪桥第几枝。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冬季梅花的诗,以古拙的梅树枝干和半开半蕊的梅花为主要描绘对象,营造了一种清寒而优美的意境。
首句“古干横斜意自奇”,以“古干横斜”描绘梅树的形态,既表现了梅树的古拙,又展现了其独特的姿态。一个“意自奇”表达了梅树的独具一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梅树的赞叹之情。
次句“半开半蕊亦相宜”,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半开半蕊”既描绘了梅花的含苞待放,也展现了梅花的婉约之美。一个“亦相宜”既表达了梅花这种半开半蕊的状态的恰到好处,也流露出诗人对梅花这种状态的欣赏。
末两句“寒时悔不前村觅,知是溪桥第几枝。”则是诗人对未能早些发现这株梅树的后悔之情。“寒时悔不前村觅”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时节里,对未能找到这株梅树的后悔,“知是溪桥第几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株梅树具体位置的疑惑,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梅树的向往和喜爱。
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寒梅傲立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
创作背景
《画梅》是明朝诗人筠隐遂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作者对梅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梅花以其坚韧、傲骨的品格,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理念的载体。同时,诗人也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艺术风格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画梅来表达一种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
请注意,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确切知道筠隐遂创作《画梅》的具体背景,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建议您查阅相关研究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花中巢许耐寒枝,香满罗浮小雪时。
各记兴亡家国恨,悲鸿作画我题诗。
-
十年孤屿罗浮梦,每到春来辄忆家。
难得张郎知我意,画眉还为画梅花。
-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