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日游顶山寺》

山下顶山寺,凄凉丹雘无。
不因逢老衲,将谓住樵夫。
桥水石啮齿,门松藓剥肤。
岩深霜信早,晚菊露黄须。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凄凉的山寺景象,通过细腻的环境描绘和生动的意象,给读者带来了深邃而沉浸的阅读体验。 首句“山下顶山寺,凄凉丹雘无”直接点明了地点和场景,山下的一座顶山寺,寺内的色彩已经因为岁月的侵蚀而变得黯淡。这里的“凄凉”和“丹雘无”给读者一种落寞、衰败的感觉,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不因逢老衲,将谓住樵夫”通过叙述者的视角转变,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破败。如果不是碰到了老僧,还以为这里住的是樵夫。这里的“老衲”和“樵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山寺的凄凉。 颈联“桥水石啮齿,门松藓剥肤”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寺周围的自然环境。桥下的水流侵蚀着石头,寺门的松树上长满了苔藓。这里的描绘十分生动,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静谧而沉寂的氛围。 尾联“岩深霜信早,晚菊露黄须”则通过描绘深山岩石和晚菊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山寺的孤寂和凄凉。岩石深处霜降得早,晚菊上也已经挂满了露珠。这里的描绘充满了深秋的气息,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浓厚。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寂静、凄凉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那种孤寂和落寞的氛围。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十分生动,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秋日游顶山寺》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作者筠隐遂在秋季某一天游览顶山寺时,被寺庙的宁静氛围和周围的自然景色所触动,从而产生了创作灵感**。他可能想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诗词关键字: 樵夫
相关诗词
  • 1
    [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2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3
    [宋]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