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冬日暮国清寺留题》

天台山下寺,冬暮景如屏。
树密风长在,年深像有灵。
高钟疑到月,远烧欲连星。
因共真僧话,心中万虑宁。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下的寺庙在冬暮时分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营造了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了寺庙的古老、神秘和宁静。 首联“天台山下寺,冬暮景如屏”,开门见山地描绘了寺庙的位置和时间,将寺庙与冬暮的景色比喻成一幅如画屏风,简洁生动地勾勒出了整个场景。 颔联“树密风长在,年深像有灵”,用“树密”描绘了寺庙环境的静谧,用“风长在”表达了寺庙的永恒不变。而“年深像有灵”则通过寺庙的古老和神像的灵性,渲染了一种神秘、庄重的气氛。 颈联“高钟疑到月,远烧欲连星”,通过对寺庙钟声和远处燃烧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神秘和宁静。钟声高到仿佛能触及月亮,远处的燃烧像是要连接到星星,这样的描绘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尾联“因共真僧话,心中万虑宁”,通过与真正的僧侣交谈,心中所有的烦恼都平静下来,表达了寺庙给人一种宁静、安心的感觉,也体现了寺庙的宗教功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天台山下的寺庙和冬暮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营造了一种宁静、庄重、神秘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了寺庙的古老、神秘和宁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冬日暮国清寺留题》是唐朝诗人刘昭禹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在寒冷的冬日傍晚,参观国清寺并留宿寺中有关。他可能被寺庙的宁静、庄重和神秘的气氛所吸引,同时感受到孤独、寂静和清冷,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创作背景,只能通过诗歌本身来推测和解读。
诗词关键字: 下寺
相关诗词
  • 1
    [宋]
    三四百年寺,今来国又清。
    若非逢圣祚,从自有嘉名。
    月殿五峰色,风松十里怕。
    不缘君命束,便好脱尘缨。
  • 2
    [金]
    倦游老眼,放闲身、管领黄花三日。
    客子秋多茅舍外,满眼秋岚欲滴。
    泽国清霜,澄江爽气,染出千林赤。
    感时怀古,酒前一笑都释。
    千古栗里高情,雄豪割据,戏马空陈迹。
    醉里谁能知许事,俯仰人间今昔。
    三弄胡床,九层飞观,唤取穿云笛。
    凉蟾有意,为人点破空碧。
  • 3
    [近代]
    每逢胜境便勾留,稳藉篮舆作卧游。
    画幛千林悬晚翠,风帘一桁破晴幽。
    峰遮月角云低堕,石束山腰水倒流。
    不信螺溪深百折,壑中藏得钓鱼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