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四月旌旂出白狼,千山晴雪照油幢。 预知水草军无乏,试辨风云虏欲降。              | 
             
            
             
             
                
            作品赏析
                
|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军队在四月出征白狼山的壮丽景象,显示出诗人激昂的爱国热情和对战争胜利的乐观预期。这里我们逐一赏析一下每一句诗:
首句“四月旌旂出白狼”,四月的时候,军队的旌旗飘扬,向白狼山进发。“旌旂”是旗帜的意思,象征着军队的气势和威严。“出白狼”则表明了出征的地点和目标。
次句“千山晴雪照油幢”,“千山”形容地形复杂,山峦叠嶂,“晴雪”则描绘了天气晴朗,白雪皑皑的景象。“照油幢”则是指阳光照在军队的帐篷上,闪耀发光。这一句用壮丽的自然景色来衬托出征军队的雄壮气势。
第三句“预知水草军无乏”,预先知道水草丰富,军队不会缺乏给养。“预知”显示了诗人的智慧和谋略,“水草军无乏”则表明军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后勤准备,这将有助于战争的胜利。
尾句“试辨风云虏欲降”,“试辨”是试图分辨的意思,“风云”则形容战场上的变幻莫测。“虏欲降”则预示着敌人已经无力抵抗,准备投降。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乐观预期。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壮出征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对战争的深深关切和坚定信心。同时,诗中的壮丽景色和乐观预期也展示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 
             
创作背景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是明朝唐顺之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明朝的边防形势以及作者本人的经历密切相关。明朝时期,边境地区经常受到外族的侵扰,因此边防成为国家的重要事务。翁东厓侍郎作为一位总制官,在边防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唐顺之作为一位文人,对国家的安危和边防的艰辛有深切的关注,因此创作了这组诗,表达对翁东厓侍郎的赞美和支持,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注。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