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汇进群奸卒召戎,萌芽培养自熙丰。 当时手植留遗爱,只有岩前十八公。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深刻寓意的诗。从诗的内容来看,它似乎在描述一个由于群奸当道,最终引发战乱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追溯到熙宁和丰年(熙丰),这是在暗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那个时代历史的深刻反思。
“汇进群奸卒召戎”这句诗,揭示了当时朝廷中奸臣汇集,最终导致外敌入侵,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这是对权力斗争和派系之争的深刻揭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萌芽培养自熙丰”这句诗,则是对历史的深入挖掘,揭示了乱局的根源。熙丰年间,王安石推行变法,虽然初衷良好,但最终却引发了诸多问题,成为国家动乱的源头。
“当时手植留遗爱,只有岩前十八公”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情感。虽然那个时代充满了纷争和动乱,但也有一些值得铭记的美好事物。诗人用“手植留遗爱”来形容那些在当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善举和爱心仍然被后人铭记。而“岩前十八公”则是指在乱世中保持中立,坚守正义的那些人,他们是诗人心中的英雄。
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哲理,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公正和爱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和纷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
|
创作背景
曾极的《松》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诗中所描绘的松树形象,可能寓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期望。通过表现松树的坚强和自立不群的品质,作者抒发了对正直、坚定的人格和高尚思想品质的赞扬。同时,诗歌也可能暗示了对当时政权腐败、社会风气颓靡的批判。总之,这首《松》是曾极借物言志,表达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品。
相关诗词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瀟瀟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