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雷公保国寺画壁》

我游保国三十年,昔者童稚今华颠。
僧非昔人屋亦改,仰视乔木皆参天。
惟余画壁屹相同,尘封蛛网犹依然。
空王龙钟曳杖立,弥勒游戏挑囊眠。
不知寺已几兴废,独此经久无变迁。
我来摩挲三太息,欲去不忍空留连。
丁宁老僧为守护,慎勿破壁随云烟。
作诗仍以示来者,此诗此画当俱传。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人对保国寺的三十年前后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古老文化的珍视与保护。 诗人首句“我游保国三十年,昔者童稚今华颠。”便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三十年前,诗人还是个童稚,现在却已头发花白。“僧非昔人屋亦改,仰视乔木皆参天。”诗人再来保国寺,发现僧人已经更换,房屋也发生了变化,唯有那些高大的乔木依旧参天。这里流露出对过去记忆的怀念以及对变化的感慨。 然后诗人注意到了寺庙里的画壁,“惟余画壁屹相同,尘封蛛网犹依然。”,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但画壁依旧屹立,尘封蛛网,显得古老而神秘。“空王龙钟曳杖立,弥勒游戏挑囊眠。”这两句描绘了画壁上的佛像,虽然时间已经很久远,但佛像依旧显得庄严而神秘。 “不知寺已几兴废,独此经久无变迁。”诗人对寺庙经历了多少次兴废并不清楚,但画壁却能经久不变。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文化的珍视。“我来摩挲三太息,欲去不忍空留连。”诗人对着画壁摩挲,叹息不已,想要离去却又不忍离开。 最后,“丁宁老僧为守护,慎勿破壁随云烟。作诗仍以示来者,此诗此画当俱传。”诗人叮嘱老僧要保护好画壁,不要让它在云烟中消失。同时,诗人还把自己的诗和画壁一起留给后来的人,希望它们能够一起传承下去。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古老文化的珍视以及对保护的呼吁。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诗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
《雷公保国寺画壁》是宋代诗人曾季貍的诗作。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当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等因素。具体创作背景可以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由于目前没有更多的背景信息,无法给出更具体的创作背景。
诗词关键字: 龙钟 此画 丁宁
相关诗词
  • 1
    [宋]
    乾坤气连会贞元,皓月腾空息瘅烟。
    北阙星驰新诰命,南郊春转旧山川。
    存诚乃可必事帝,保国无如是畏天。
    光觐紫宸归化锦,山河带砺保千年。
  • 2
    [现代]
    眼见得几千年故国将亡,四万万同胞坐困。
    乐的是自了汉,苦的是有心人。
    好长江各国要瓜分,怎耐你保国休谈,惜钱如命。
    拍马屁,手段高,办公事,天良尽。
    怕不怕他们洋人逞洋势,恨只恨我们家鬼害家神。
    安排着洋兵到,干爹奉承,奴才本性。
  • 3
    [元]
    四月一日南省火,七月一日南地震。
    地积大块作方载,岂有坏崩如杞人。
    如何一震白毛茁,泰山动摇海水泄。
    便恐昆仑八柱折,赤子啾啾忧地裂。
    唐尧天子居上头,贤相柱天如不周。
    保国如瓯,驭民如舟,吁嗟赤子汝何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